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在家私处时要举止端庄,办事要严肃认真,待人要一心一意。即使到了文明落后的夷狄之地,这些也不可背弃。”
知识点:
这里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三个德目为基本内涵。与说话迟钝的要求相比,对内在的修为和外在表现上,境界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这是强调恭、敬、忠三德目是一种普世通行的道德标准,从这三点入手实作就能够成为仁德之人。
13.20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kēng)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shāo)之人,何足算也?”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外国能维护国家尊严不使君命受辱,便可以叫做士了。”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赞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果敢,这是固执而不会变通的小人啊。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怎么样呢?”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算得上数呢?”
知识点:
孔子心中的“士”,首先要具有知耻之心,言行举止符合礼仪。当他出使外国时能够不辱君命,完成重大的国家使命,这就是士的标准。
13.21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juàn)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说:“碰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如果一定要交友的话)那只能与狂放、狷介的人交往了。狂者勇于进取,狷者对突破底线的事是不肯干的。”
知识点:
满口高明之论,行动却跟不上,这就是狂放。当然,他们仍有以往圣先贤为榜样的追求,这也是好的。
而狷介之士呢?虽然他们没有很远大的追求,进取心不足,但至少他们还爱惜羽毛,能守住底线,违反原则的事情他们是绝对不会干的。
------不管是读书还是生活中,有什么人是你觉得符合“狂”或者“狷”特质的?
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在日常生活中有两种人符合,一种是眼高手低,不是不想做,是真的做不到,能力匹配不了梦想;另一种是不求真正意义的上进,只求内心的满足和虚荣。
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认知的狭隘限制了狷者的想象力,他们不是不愿意进取,而是看不到前进的方向。狷者如果得到高人的点拨,打开认知的那扇窗,或许就能破茧成蝶。总能看到一些勤奋但不得要领的人,他们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这也是狷者的表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