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我称之为忌妒的情绪,反反复复困扰我有一年之久了。今天,在一个好伙伴的倾听陪伴下,我看到,忌妒,是因为我想要跟这个人有更好的连接。我嫉妒,是因为我很需要爱。
在这个倾听的过程中,我又看到了,如影随形的跟着我的模式。真正的痛苦不是因为嫉妒别人,而是,我认为嫉妒别人是不好的,有嫉妒的情绪的自己是不好的。当嫉妒情绪出现时,偶尔耍点小心思,不去帮助别人是不好的。我要求自己时时刻刻,都要去帮助别人,时时刻刻都真心对待别人。
原来我一直把自己当圣母,当佛陀了,佛陀都经历了这么多苦难,才真正的修道开悟,我怎么可能做到那么的无私无畏呢?
非暴力沟通说;发生问题时,我们会有两种模式,一种指责自己,一种指责他人。我看到自己的惯用模式就是责备自己。
学习非暴力沟通,这一年多,我一直在觉察在自己这样的模式,我以为自己已经逐渐跳出了怪圈。。而今天的倾听,又让我,更深层次的看到自己这样一个模式,在内心深处,我一直不够接纳自己。
当我问朋友,你会嫉妒吗?她说,当然会呀,我哭了。原来不是我一个人有,被深深的,同理到了。朋友说:“你跟我说你会嫉妒,我也一样喜欢你,我没有认为你不够好。”大哭。
我说,“我还曾经耍小心思,我还因为忌妒,没有去帮助过一些人。”
朋友说:“可以呀。你是被允许的,这都是你的权利。”
大哭
这眼泪也让我看到,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对自己说过,“可以呀,可以呀。”我只会对不断的要求自己,应该做到什么?应该怎么样?你为什么做不到?为什么别人都能做到,而你做不到?我一直用圣母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做不到时,给自己的内在造成了巨大的分裂和冲突。
我一直在坚持灵性成长,一直在学习。但是这种模式,真的潜伏得让你毫无觉知。
“可以呀,你是被允许的,你是受欢迎的。”
泪崩
嫉妒它只是,一种情绪,在现阶段,它经由你的身体。当你越抗拒它,越与它对抗,它越无法离开。比如,你要去超市,买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嫉妒,就像是你去超市路上经过的一座桥。它是你的终点吗?不是,你买的东西跟这座桥有关吗?没有关系,它只是在你经过的路上而已。
不要去命名它,不把它当作一个评判人的标准。它跟高兴,开心,喜悦,难过,伤心,没有任何区别,它只是一种情绪,不代表你不够好。
如何去真正的,倾听那种情绪,跟他待在一起呢?
冥想,呼吸。静下来、吸气、然后用嘴巴大口的吐气。跳出头脑的评判,真正的跟自己的身体在一起。虽然这很难,你的意识会不断的逃走,但是你真的很有必要去不断的尝试。从最开始的30秒,60秒,再到一分钟,两分钟……
让它流经你,再流走。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曾说过,情绪是一种能量,它会来也会走。
我发现我所有的恐惧,所有的不敢说的压抑,都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高要求。
自己都不接纳自己,又如何能做到去接纳别人呢?
杯满则溢,我们自己都杯子是空的,我们的内在都是匮乏的,我们又怎么能得到他人呢?
从小到大,父母老师长辈给到我们太多的评判,帮别人是好的,不帮别人是不好的,乖是好的,不乖就是不好的。我们长大了,父母变成了内在父母,继续不断的要求我们。
现在很多社会上的一些人,自己的家庭都没有处理好,却不停的跑到外面去做公益。
自己的生活都没过好,你有时间好好为自己做一顿早餐吗,你有真正的温柔对待自己吗?自己都照顾不好,还一直在外面寻找,价值感,难道这不是问题吗?我们心灵成长,一定要落地。回归理性,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成长。
曾经看过一本,《业力管理》里面说,我们要去帮助别人,才是真正的成功,然后让我们列出三个我们应该帮助的人。但是我发现自己处在嫉妒情绪中时,根本就做不到帮助别人。我的内心特别的抗拒。那个时候我恨不得把这本书扔了,但是内心的另一股力量又要求自己要这么去做,这又是巨大的冲突。
书上说的是真理没有错,但是真理也会有前提,你自己都处在极度情绪中,你自己都能量匮乏,你自己都很不爽,你哪来的能力去帮助别人?任何事情都都有很多思维的维度。跳出固有的框框。从新的思维维度去看待。
今天的沟通,让我的从喉咙到肚脐,整个身体,突然通畅了。以前喜欢刷刷朋友圈,关注一些八卦,今天,突然对这些都没有兴趣了。我想回归自己的内心,好好关心自己。不再外求。
对的,我做什么事都是可以的,我都是被允许的。我可以当坏人,也可以当好人。
我跟朋友说,我最近招生不好,情绪低落,朋友说,正因为招生不好,你才有时间精下心来,去真正觉察自己的内心,如果你一直都招生很好,顺风顺水,很可能你一直处在外求,你根本就没时间有今天这样的体验。
对呀,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任何困境都会给我们带来转机。而我近一年的体验,也能帮助我去更好的,同理他人,理解到他人。今天我总算落地,成为一个凡夫俗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