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不算远,但也需要转三次车,为了实现周末回家,早上五点半就起床,下午两点终于到家。老妈在家炖排骨,老爸早就在村里的车站等候了。其实,回一趟家,不仅自己折腾,父母也折腾。
说好的国庆回去,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诺言,“国庆过后的那个周末我一定回来。”我在电话里带着愧疚跟老妈承诺道。我知道长时间期待一个人归来是怎样的煎熬,归期接近时的欣喜,也知道期待落空的那种失望。每次提前说要回家,爸妈就在家里数日子盼着。
我终于发现,回家的次数与离家远近关系根本不大,主要看有没有一颗归心。自高中开始,我就一直在外面的城市,一年寒暑假回家共两次,很羡慕那些能每周回家的同学。每次旅途的奔波劳累,加上离家时的伤感,让我渴望能在一座离家近一点的城市定居,甚至多次想回到家乡的小县城。如果是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它的热闹繁华与我又有多大关系呢。
毕业后,我如愿以偿,来到了重庆,回家的车程从以前的二、三十个小时变成了四个小时,可以实现每周回家的理想了。而一年后,我惊讶地发现:回家的次数并未增加多少,累计在家待的时间更是比以前还少了。
但无论如何,一年也要回去几次,回去了,哪怕是转一圈,睡一晚,也觉得心里轻松、踏实,更觉得完成了一项任务,小时候回家,是纯纯的渴望,长大后回家,更多是源于牵挂和责任。
过一段时间,就想回去看看,绿色蔬菜、满天繁星、绿树群山、还有家里那张软软的一躺下就能入睡的床,都让我想念。也要确定父母健康,我才能更好地远行。
父母渐老,我对他们的耐心却渐减,每次回家,妈妈都会拉着我聊家常,从村里里大大小小的事,到我的婚姻工作,我总是难有耐心听下去。有时候,对她的看法和言论都不同意,于是经常打断。过后又常常自责。我们常常选择把最糟糕的脾气和最少的耐心给了最在乎我们的人,而对那些出现在生命里的不值一提的过客,却展现除了极大的宽容和理解。我可以做到耐心地听别人的父母说话,耐心安慰陌生人,但对于自己的父母,最爱我的人,又给予过多少心的沟通?或许是因为安全感吧,在一段关系里的安全感,我知道,真正在乎我们的人不会轻易离开我们,不管是在爱情、友情、亲情里,貌似都是如此,别人越在乎我,我就越可以肆无忌惮。父母更是如此,不管我们变成怎样,他们的爱都不会减少。
对家乡的想念,越来越集中于对父母的牵挂和对美景的喜爱了。养育我的家乡,有时候,却让自己喘不过气来,越来越难融入了。每次离家越近,心里也有一种阴影。
“你上次带男朋友回家,后来很多人都在问。别人问你你就说是同事顺便来家里玩了两天啊。”我妈说。
“问就问呗,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我不屑一顾地说。
“说得这么轻松,你又不是不知道村里的人嘴杂,说什么的都有……”我妈开始向我陈述那些三姑六婆都在背后说了些什么。
我早已无心听下去,这就是这个村子让我沉重的原因,人们每天为生活奔波忙碌,但是生活也别无乐趣,于是将一些芝麻大的事情放大,将一些不存在的事情说得活灵活现,每天关注的焦点就是谁又说了谁的坏话,哪个男的又打了自己的妻子,哪家女孩不检点,哪家男孩不听话……稍微不注意,就会被泡沫淹死。所以,我又是极不愿意回去的。我常期待,自然风景那么优美的村庄,要是能再大气一点就完美了。
回家半天,又得离开,回家的次数虽频繁,但每次不可久留,记得暑假在家连续待上二十天的感受,偶尔坐看云卷云舒固然是好的,但每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也会让人倍感恐惧。而爸妈总是嫌我在家待的时间短,每次走的时候都依依不舍。
车渐渐远去,爸妈的遥望的身影变得遥远,习惯了离别,却也还是泪眼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