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辜鸿铭的理想诉求中,这种“良民宗教”就孔子学说的内在意义解读之,它强调“良民宗教”就是“孝悌之教”、“忠诚之教”。它告诉人们为何而生活,怎样生活、怎样真正地生活之真谛,即道德的生活。佛教、基督教的宗旨之一是教导人们怎样成为一个好人,而“良民宗教”则按照孔子学说教导人们怎样成为一个好的社会公民。辜鸿铭解释说:“首先,和平、秩序与安宁乃至国家本身的存在,不是依赖于法律和宪法,而是仰赖于中国的每个臣民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过一种真正虔诚的生活,或时髦地说,一种道德的生活。其次,孝弟应作为道德生活或虔诚生活之本;再次,良民宗教的秘密是人们尽义务而不是争权利。人们不对权威表现出不信任和怀疑,而表现出对它的尊崇。孟子用一句话概括了这种良民宗教:‘爱其亲,畏其上,世永昌。’”
孝悌,辜鸿铭认为它是孔子学说的儒教与其他真正的宗教如佛教、基督教的根本区别之要义所在。依辜鸿铭之见:“为了保持良好的心境,思考灵魂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还必须思考上帝把人类置于其间的人世,以根据上帝的意愿完成其功业。如果人们希望对上帝尽义务,那么同时也必须对人类尽义务,即孝悌之义务。”做到了孝,就是孝子,在家孝顺父母;做到了悌,就是君子,在社会上友爱亲朋,对上者谦恭或守法,良民就是孝悌之人,有了孝悌之心,其内心也便有了对于权威的尊崇。因此,辜鸿铭认为“中国人民之所以在统治事务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因为她不是在宪法上费尽心力,而是找到了统治的根本,让中国人尽力使自己成为良民(孝弟者)”。有了“良民”就有了中国的和平、安宁与秩序,“中国的和平、安宁与秩序并不依赖于皇帝的仆人、皇后侍女的品格,而依赖于生活在这块国土之上的所有的人们,不论是高贵的还是卑贱的,外国的,还是中国的,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过一种虔诚的生活。即,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尽其义务而不是坚持其权力,也就是尽其良民之义务”。据此,辜鸿铭提出治理中国需为之全心致力的是“教化民众,使之孝弟,而不是为宪法而费尽心机”。
辜鸿铭从欧洲的社会变革中看到宗教和法律、教士与军警已无能为力于维护社会秩序了,解决欧洲社会问题,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文明难题的钥匙只能是中国的“良民宗教”,是“良民宗教”的爱和正义的法则。“良民宗教”的最高责任就是忠诚之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良民宗教”也是“忠诚之教”。
对此,辜鸿铭是这样解说的:“什么是爱的法则呢?良民宗教教导人们,爱的法则就是要爱你的父母。那么,什么又是正义的法则呢?良民宗教告诫人们,正义的法则就是要真实、可信、忠诚;每个妇女必须无私地绝对地忠诚其丈夫,每个男人必须无私地绝对地忠诚其君主、国王或皇帝。在此,我想最后指出,这种良民宗教的最高责任,就是忠诚之责任(Duty of Loyalty),忠诚,不仅表现在行事上,而且蕴藏于内心……”这就是“历二千五百年之久,用不着教士和军警,却生活在和平之中的真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