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鸟》|我们拼命逃出牢笼,却又掉进更大的笼子

我喜欢《囚鸟》这个名字。“人人都是囚鸟”——这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人总是在拼命逃出牢笼,可每一次挣脱,又只是进入一个更大的笼子。人的一生,也许平静,也许波折,但那种想要冲破某种看不清、道不明束缚的心情,却是人人共有的。常听人劝道要知足常乐,可是真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人?

昨天和几个朋友吃饭,我们聊到一个话题:为什么小孩子总能在八小时睡眠后满血复活,而大人却总带着前一天的疲惫,一天比一天更辛苦地活着?其中的一个朋友说,也许是因为小孩的神经元还未完全发育,大脑里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思虑;而成年人因为思考更多、记得更多,也就背负了更多烦恼。我不知道这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但我认同一个比喻——人的成长,像是一张越织越密的网。它捕捉了经验与智慧,也困住了情绪与焦虑。于是,那些所谓的“积累的经验”,有时并非财富,反而成了负担。

读《囚鸟》的时候,我常常在想:为什么人的命运要如此跌宕起伏?如果那样的剧本落在我身上,我是否能承受?主角斯代布克在全书开始的时候等待出狱,但他的一生却即将结束。回忆往昔,他感觉此生似乎一直在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

人们都爱这样的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可有谁真的能逃离时代的洪流而独活?所以,人人都是囚鸟——这也公平。我们困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看不清外界如何塑造我们。而当我们去读别人的故事时,常常倒是能看出一些轮廓。只是,那些轮廓该如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哪些经验有益,哪些有害?我们往往分不清。趋利避害的本能,也在时时刻刻消耗着我们。于是人越活越累——并非因为现实残酷,而是因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人们越来越难以知足罢了。

十年前的你,能想象出如今的样子吗?相较那时的期待,如今的生活究竟更好,还是更坏?我想,斯代布克或许从未料到,自己本有光明的前途,却在晚年锒铛入狱。但若问他:现实比想象更糟吗?他也许答不上。因为放到更长的时间里看,所有的发生,都是一种进步。个体的牺牲,乃至从出生到死亡,都是前行的一部分。哪怕更发达的神经元让痛苦更难忘怀,也不能说成长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都想永远做个小孩,可总要有人先长大,才能懂得——做个小孩,是多么珍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