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我们拖着略显疲倦的身体,拉着行李箱,顶着南京热辣辣的太阳又回到了夫子庙,继续南京之行。
第一站 南京艺术学院
简称“南艺”,是中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办学实力最雄厚的高等艺术学府,中国六大艺术学院之一,江苏省唯一的综合性艺术院校,国家文化部与江苏省政府省部共建大学。其前身是1912年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刘海粟先生约同画友创办的上海美术图画院,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由蔡元培先生任上海美专董事局主席,1959年定名为南京艺术学院。已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卓有影响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拥有多学科、本硕博多层次教育体系的新型综合性艺术院校。是截至2013年全国唯一拥有艺术学五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校。培养目标培养通用的现代艺术人才为主,同时,培养严肃音乐和民族艺术人才,引导广大艺术爱好者向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突出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多元化,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二站 乌衣巷
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地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当时中国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
乌衣巷
唐 ·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乌衣巷门庭若市,冠盖云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乌衣巷见证了王谢的艺术成就,与两大家族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紧密相连。
1997年,秦淮区人民政府恢复了乌衣巷,挖掘、展示乌衣巷源远流长的历史,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古居纪念馆。历经千年的沧桑,如今的乌衣巷已不复昔日的繁华,没有豪门士族的觥筹交错,取而代之的是游人探访王谢华堂踪迹。
夜晚的夫子庙人头攒动,人流摩肩接踵被推搡着前行,一边看着别人眼里的风景,一边唏嘘着自己眼中的夫子庙;秦淮河边建筑彩灯璀璨夺目,河里穿梭着被一圈又一圈霓虹灯装饰得十分华丽的大船,载着各地游客在秦淮河里缓缓穿行,船舷上不时传来人们的嬉笑声,秦淮河夜景就这样鲜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