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芳菲晚
李汉荣在《家园与乡愁》的第二辑中写到我们的动物朋友。但凡从农村出来的人对牛、猪、狗、鸡都不陌生,甚至有着深厚的感情。你心中的那些动物朋友是怎样的,你了解多少?
先来说说牛吧。在我们眼里,牛是勤劳的,然而李汉荣只字未提。他不落俗套,又赋深情地来写牛。
牛的灵气都集中在它大而黑的眼睛上。它的眼睛是湿润的,终生都在流眼泪;它的眼睛是诚实的,最没有恶意;它的眼睛是美丽的,世界上有丑男丑女,却没有丑牛。
牛在任何地方都会留下蹄印,它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牛的食谱很简单,除了草,没有别的口粮。
李汉荣讲到自己一段放牛经历。六岁那年,父亲递给他牛缰绳,又给他一节青竹条,指着远山,让他放牛去。
牛的名字叫大黑。因大黑认得路,他跟着它向远山走去。他人小爬得慢,远远落在牛后面,而大黑在山路转弯处,转头向后,停下来等他。上陡坡时,他抓住牛尾巴,借着牛的力气,牛友好地待他。
大黑是他童年的伙伴。他不小心在梁上摔了一跤,膝盖流血,趴在地上,哭出声来。这时大黑走过来,站在他面前,低下头嗅了嗅他,而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下来,牛背刚刚够着他,牛要背他回家。
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感悟:“忽然明白,我放过牛,其实是牛放过我呀。我放了两个月的牛,那头牛却放了我几十年。”
狗,是忠诚的,作者怀念一条叫小白的狗。上高中时,每天跑步上学,跑步回家吃饭。走过的路达一万多里,都是小白陪他走过来的。他很想知道上课期间,小白是怎么度过的。他请假走出校门,在小河边找到了它,它卧在草地上,静静地看着它水里的倒影发呆。
他看到小白眼角里的泪,忽然明白:生命都可能面对的孤独处境。人尚有文化的东西化解升华孤独,而狗把全部的情感和信义都托付给了人,用忠诚换回人对它的有限回报,他留给自己的全是孤独。
狗除了做着忠实看家护院、报警防盗的实际业务,狗的可爱更在于它的那些天真、显得有些空幻的务虚活动。
比如,夜晚,狗蹲在草垛旁,眺望从屋顶走过来的月亮,看来看去,觉得今晚的月亮缺了一半,难道被贼偷了?天上有贼?于是它对着残缺的月亮吼叫,要把那藏在云里的贼吓跑。村里的狗也跟着叫起来,相信这仗义的声音一定能传到天上。果然过了几天,月亮又变得完整浑圆了。这也许就是几千年来,在上弦月或下弦月的夜晚,村庄的狗叫得十分密集的原因。
又比如,狗在屋后清亮的溪水边,盘着尾巴坐在石板桥上,望着自己的倒影出神,真是纯洁温柔极了,这是自己吗?自己是这个狗样子?此时它显得非常有思想,非常深刻和孤独,还有几分禅定的意味。像一位神灵,一个修士,一个思想家。
再来谈谈猪吧。我们一向认为,猪是愚蠢的畜类,吃了睡睡了吃,没有什么好印象。可是在李汉荣眼里,猪把自己降到千万倍低于人,从而帮助和成全着人。
猪妈妈细心养育着猪娃娃,日夜警惕地保护它们。邻居家的大黄狗溜进猪圈偷猪食,猪妈妈以为要叼走自己的孩子,猛地站起,用身子挡住自己的孩子,发出愤怒的叫声,勇敢地冲向狗,昂起头拱着身子硬是将狗赶出了猪圈。
大人忙农活,让贪玩的他及时给猪窝垫干草。他偷懒,不多的干草形成了一个稍微干爽的孤岛,猪妈妈让孩子一个个紧挨着睡在孤岛上,自己则站在粪水浸泡的湿草里,在水深火热中为孩子哺乳,尽着母亲的职责。
一个多月后,猪娃娃长大了,父亲挑着猪娃娃去赶集。母猪在圈里烦躁地顶门,用头撞墙,悲伤地嘶叫,想要留住孩子。
母亲抱着干草走进猪圈,口里喃喃自语,像是对母猪说宽心话:想开些,当娘的心里苦水多,别伤心,娃们迟早总得离开,它们有个好去处的,后面的日子还要好好过呀。母亲以这种方式表达一个母亲对另一个母亲的同情和怜悯。
我们再来看看李汉荣如何写一只鸡的。他从市场买来一只鸡,看它娇小文弱,举起的刀又羞愧地、负罪地缩回去了。它迈着细步,左顾右盼,胆怯,很少大声吵嚷,活得很安静。
奇迹发生了,它很着急地四处奔走和搜寻,像要做一件隐秘而重大的事情。果然一颗蛋生下来了,它在纸箱里蹲了 六十五分钟,这是很艰难的分娩,为这第一次生育忍受了多少痛苦和煎熬。他捧着还带着温热、粘着血丝的蛋,久久端详着,感激地望着这位小小的母亲,愧对它的慷慨。
他每天抽空关照它,它越来越孤寂和凄清。它走着、蹲着、站着、卧着,总透出孤弱无助的伤感。远离了鸡群,在人的世界里,它只是一只鸡,一种家禽,一个生蛋的工具。
它为什么不是一只鸟呢?有翅膀不能飞,每次给它喂食,就想:如果它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只鸟,对它对我,该是如何地欣喜?
它死了,死于连日阴雨和营养不良造成的病痛。一个鲜活、文静、纯洁、孤独的生命去了。它生病前还生了一个蛋,蛋壳很薄,还没完全弥合,可以看见里面的蛋黄色。它缺乏营养,几乎不能构造一颗完整的蛋,还在为这不理解的世界提供营养。
当晚,他做了一个美丽又缥缈的梦,超度了它,这不幸的白色生灵,在梦里飞得很高很高。它变成了一只神鸟,往返于白云与雪山,鸣叫于旷野和江河,在坟墓和死亡上空,划过一道又一道静美的雪光。
从以上的文字看,作者赋予这些可爱的动物以灵性,牛等他背他,狗陪他护他,猪不怨他,鸡慷慨于他。
我想起我祖父放牛的情景。包产到户后,我家也有一头牛。牛是祖父最亲密的朋友,春耕夏种,都离不开牛的援助。祖父总觉得亏欠它,于是天微亮就起床,牵着牛到很远的地方,那里草木茂盛,牛便能吃得饱吃得好,才满意而归。
那时候一头牛抵得上大半个家当,若哪户普通人家死了一头牛,跟家里死了亲人一样伤心欲绝。对于贫苦人家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狗是嗅觉灵敏的动物,我们家的大黄狗凭着敏锐的嗅觉识家人,对从未见面又刚进家门的我摇着尾巴,亲近我表示欢迎,围着我转悠。但由于它咬过外人犯过错,最后还是被活活地打死了,母亲含着眼泪告诉我的。
猪是我家潜在的好劳力,当年我家兄妹五个孩子读书吃穿用度,靠着祖父及父母的三双手是远远不够的。很庆幸,在母亲的勤劳努力下,猪妈妈帮了大忙,用它的娃娃们换钱,让我们家不至于那么贫困地挺过来了。
在农村,宰鸡都是在自己家里。母亲说,她一生杀了无数只鸡。由于母亲的勤与巧,我们家养猪与鸡都非常顺遂。在那时的农村,平日里舍不得买猪肉等荤腥,唯一能称得上的营养是宰一只鸡补补身子。直到现在我们回家,母亲还是用她认为最高规格的鸡来招待我们。
我们这些动物朋友,都是很重感情、很智慧的生灵,可是它们在一步一步地远离我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