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了一本超实用的书,《拖延心理学》
起初,我翻开这本书,纯粹是因为自己的拖延毛病实在太严重,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想找找有没有什么“救命稻草”。
没想到,这一读,简直就像给自己的人生来了个“大揭秘”,原来我那些拖延的小把戏,背后都藏着这么多复杂的心理原因。
一、与拖延的“孽缘”
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拖延的认知,就跟大部分人一样,觉得就是自己懒,缺乏自律性。我常常给自己制定各种完美的计划,满心壮志地想着要开启“学霸”模式,或者变身“职场超人”。可现实呢,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就说自学英语这件事吧,口罩时期我买了一堆学习资料,还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要背多少单词,做多少练习题,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结果第一天,背了几个单词,就觉得太枯燥,忍不住刷起了手机。心里想着“就玩一小会儿”,结果这一小会儿,就变成了好几个小时。
第二天,又觉得昨天没学好,今天压力好大,要不从明天再开始好好学吧。
其他方面也是,买了一堆书,从来看一半就没看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学习资料和书都落了灰,还是原地踏步。
工作上也是如此,不是到最后关键时刻,是不行动的,还好工作上都能超常发挥,不至于出纰漏,但这种习惯很要不得,在工作和生活中造成很多损失。
过去每年出差外省,每次赶高铁,都是拉着行李箱飞奔,最后五分钟才跑上高铁,刚坐稳,车就发动了
还有一次是从三亚回邯郸,中间要倒车,三亚到广州机场再飞到邯郸,结果到广州误机,当时立马重新花费1000多重新买了张机票,赶到家都半夜了……
所以必须要改掉拖延毛病,养成好习惯
二、作者的专业“探秘”
这本书的作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那可都是心理学领域的“大神”。简·博克拥有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学士学位和咨询心理学硕士学位,莱诺拉·袁也是毕业于这所学校,还拿到了咨询心理学博士学位。这两位“大神”凭借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把拖延这个复杂的问题,剖析得明明白白。就好像拿着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拖延的表象,让我们看到它背后隐藏的各种心理因素。
三、深入剖析拖延本质
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拖延根本不是简单的懒惰,它背后的原因复杂得很。从心理层面来说,恐惧失败是个“罪魁祸首”。很多人就像我一样,害怕自己努力了半天,最后却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被别人笑话。所以宁愿拖着不做,这样就算最后没完成,也能给自己找个借口,“我只是没认真做,要是认真做肯定能做好”。
还有对成功的恐惧,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吧。但仔细想想,有些人担心成功之后,会面临更多的责任和压力,生活可能会变得一团糟。于是,潜意识里就用拖延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就好比我之前有个晋升的机会,需要负责一个重要项目。但我一想到成功之后,要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挑战,心里就直发怵,结果项目计划一直拖着不做,最后错失了晋升的机会。
另外,追求完美也是导致拖延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人总觉得,做一件事就要做到十全十美,不然就干脆不做。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往往在准备阶段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等到时间紧迫了,才发现根本来不及完成任务。
四、金句点拨迷津
1. “拖延不是懒惰,而是对失败的恐惧。”
2. “完美主义者总是追求最好,结果往往是什么都没做。”
3. “焦虑型拖延者,总是在担心未来的失败,却忽略了现在的努力。”**
4.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5. “小目标,大成就,每一个小目标的完成,都是向成功迈进的一步。”
6. “番茄工作法,让你像番茄一样新鲜有活力。”
7. “自我奖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
8. “寻求支持,让你的拖延无处遁形。”
9. “每周回顾,是进步的阶梯。”
10. “克服拖延,从现在开始,每一个小小的改变,都会带来大大的不同。”
五、制定行动方案,开启改变之旅
既然知道了拖延的原因,也有了这些金句的激励,接下来就得付诸行动了。我根据书中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行动方案。
1. 思维重塑计划
- 直面恐惧:把那些因为害怕而拖延的事情都列出来,分析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比如,我害怕在公众场合发言,害怕的原因可能是担心忘词、紧张得说不出话、被人嘲笑等。针对这些问题,我打算每周进行一次模拟演讲,先在家人和朋友面前练习,逐渐克服内心的恐惧。
- 转变完美主义心态:当我在做一件事情时,不再要求自己做到完美无缺,而是设定一个可以接受的标准。比如写文章,以前我总是觉得要写得像大师作品一样才肯罢休,结果常常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现在我告诉自己,先完成初稿,然后再慢慢修改完善。
2. 任务管理策略
- 任务分解:把大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并为每个小任务设定合理的时间期限。比如,我要写一份项目报告,就把它分解为确定主题、收集资料、撰写大纲、填充内容、校对审核等几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安排1 - 2天的时间完成。
- 设置优先级:每天列出当天需要完成的任务清单,按照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排序。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任务,避免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3. 时间管理技巧
- 制定时间表:每天晚上制定第二天的详细时间表,把时间精确分配到每个任务上。比如早上8点到9点锻炼身体,9点到12点处理工作任务等。
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 番茄工作法:在工作或学习时,使用番茄工作法,每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这样既能保证工作效率,又能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带来的疲劳。
4. 环境优化措施
- 清理工作空间: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干净,只摆放与当前任务相关的物品。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可以让我更加专注,减少分心的因素。
- 减少干扰源:在工作或学习时,关闭手机的消息提醒,避免社交媒体的干扰。如果周围环境太嘈杂,可以选择戴上降噪耳机或者去安静的图书馆、自习室。
5. 自我激励机制
- 设立奖励机制:当我完成一个任务或者达到一个小目标时,给自己一个小奖励。比如完成一周的工作任务后,奖励自己看一场喜欢的电影;
坚持每天早起读书一个月后,奖励自己买一件心仪已久的衣服。
- 记录成就时刻: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自己每次战胜拖延的经历和取得的进步。当我感到沮丧或者想要放弃的时候,翻开笔记本,回顾自己的成就,增强自信心和动力。
六、改变从现在开始
《拖延心理学》这本书,真的就像我的人生导师,让我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不再把拖延简单地归结为懒惰,而是深入挖掘背后的心理原因,并且找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虽然我知道,改变拖延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我有信心,只要我坚持不懈地按照自己制定的行动方案去做,就一定能够战胜拖延这个“小恶魔”。
从现在开始,我要告别拖延,拥抱自律的人生。我相信,未来的你我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改变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