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在平时不太喜欢与人对话,就算聊天也不怎么长时间地聊,一个是因为自己不太喜欢说话,更喜欢沉静,有什么也不愿意表露出来,喜欢安静的场所,但如果环境嘈杂也没什么,可以呆得住,但我学习或读书时会打断我的思路,我会选择逃避,然后到安静一些的地方去,第二是因为自己其实觉得聊天特别浪费时间,有什么事直接给我打电话,或发消息,或直接到面前一说,OK,工作方面的,心情方面的,或许有人会说一两句不尽兴,但我真的不会在意别人说这么多在我面前,别人在我面前说得太多了我觉得烦,什么苦水、负能量、坏心情、牢骚都会倒向我,而我一般不会在别人面前说得太多,因为我一般就说得不多,花言巧语也会,但言多必失,容易被别人逮住把柄,尽管关系要好的朋友也差不多,别人理解我了也好不理解也好,都知道我是这样的一种性格。 一般情况下如果谈话投机,会多说几句,但如果不投机说几句就会停下闭嘴,然后象征性地附合几句,然后谈话结束。不投机的原因是没有共同话题,两个人没有共同的认识点,没有共同意识,心里所想的一般说来不在一个频道上,即就是频率不一样,这样的话再进行下去,对双方都不是好的结果。 就算是有些人离自己很近,这指的是距离上的远近,但在意识沟通和心灵上其实离得我更远。说实话,我不会为了取悦别人而与别人故意去沟通,或许有时叫做巴结的这么一种心理的怪现象会产生,我不会我样去做的,那种现象是迎合别人,为了别人的喜好去做那些自己都觉得恶心的事,尤其是“巧言令色”的事,这样的话,是不符合我的审美和意识观的,如果一个人会为要达到某个小目的而面带谗颜地与另一人对话,那么这种颜色会是真实的吗?其实用真实的颜色与别人对话,别人也会很容易接受的,也会接受的,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像巴结别人一样呢? 某些情况下,如果一个人与自己的距离相差太大,认知能力也有很大差距,而且它对于新鲜的事物和观点有一种天然的拒绝和不认可,当然不一定是不认可我的观点,总之就是它只认可自己意识中不变的像真理一样的道理,别人给它讲的新观点,新事物总是持有排斥心理,就算一个很普通的道理给它想尽一切办法讲给后,人家也是柴米不进,那么,像这样的人,你就别指望再给它讲进去一点道理了或新事物了,因为它与生俱来就是用这样一种心理与人和社会相处的,人家觉得人家的道理再完美不过了,其实它的观点绝对不会来自系统化的知识,而是来自己小学或初中老师、同学的新初的,最古老的认知,或是在网上、朋友圈看到的没有经过自己辨别的伪信息和带病毒信息。像这样的人,如果我们是读过很多书,经过了大脑对各种信息的辨别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对这样的人采取一种退避三舍的态度,愿这种态度对此种人一直有效,你别再将你的新信息和新观念说给它听,弄不好,惹来一陈骚。 还有一种人我也是要退让的,浪费时间的人,时间对于它们来讲,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早晨起床只要不工作,可以无限制地睡下去而不知道是几点。比如我的几位不同的同事,有两位,是年轻的刚毕业工作的新人,他们还没有成家,晚上就睡在单位,第二天在学校吃过饭后直接上班,有那么几次从家里到学校后再吃过饭然后进宿舍取东西,而他们俩居然才起床,9点才起床,而且好几次,对此,他们看起来好像无所谓,没有愧疚的样子,我都觉得好可惜的,浪费的是时间,比什么都可贵,其实像这种情况,我的几个同事都是如此,他们在住在学校不回家的原因是学校可以多睡一会儿,其实不是一会儿,而是多睡几个小时,这样就不会迟睡而们工作了,像这样浪费时间而不觉得浪费的人,其实和它们呆在一起会被感染的,还有几个同事,玩手机一流,白天其实看点文章之类的也无可厚非,但是只要除了工作就是在看手机、玩游戏,白天玩,晚上玩,还斗地主3个多小时,其是娱乐归娱乐,但把游戏、购物当作一件特别的事来对待,那么就是不可取的了,那么像这样的人,我也对他们是退出他们的圈子,其实不是说我有多么高大,而是这些人实在在时间面前实在太渺小了,他们的时间多得用不过来,我不配跟他们在一起,我的时间只要充足,我就满足,而他们不知如何去打发时间,大把大把的时间给我多好。 还有一种人,他们对工作是处于一种应付状态,其实有些工作但不是大部分工作,重要的核心的工作是必须要去做的,你的核心工作和业绩在哪里,在那方面就要做得必须好,而且这是要必须做好的,不足轻重的、上级下压的可以去适当应付,但是不要整天牢骚不断,这样的话,变成了一个负面影响的、充满负能量的的,对上级不满,对工作不满,对自己也不满,对别人也不满,那么,你对什么满意呢?你还有什么可以拿出来的正能量呢?所以像这样的人,从内心底我是抵触的,但作为同事,我还是客气地对待他的,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也要尽量去帮助。不过深入地打交道是不可以的。 言多必失,说得多了,总有那么一两句讨人厌,不让人喜欢,其实我们从内心来讲还是喜欢自己被别人喜欢的,但是,有些事是由不得我们的,所做的就是只讲事实,而不讲主观的想法,主观的内容少讲,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少点,分清客观和主观,对事客观,对人、对人和事的看法,有主观,但必嘴不言。使你自己管得住自己的嘴,会说话是能力,不说话更是能力,训练这种能力,让自己在修行的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精进。
哪种情况谈话结束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图书再版就是根据市场的需要,或者是学术创作的需要,对原书作较大修改后重新排版印制。图书再版后要在版本记录要标明“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