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第9天,何以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哪吒之魔童闹海》热映,自1月29日上映以来,不断刷新多项纪录,创下中国影史票房和口碑的传奇佳话,一跃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上映首日,票房突破4.75亿,创下国产动画电影首日票房新纪录

上映2天,票房突破10亿,成为最快破10亿的国产动画电影

上映4天,票房达20亿,超越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同期票房

上映一周,票房突破50亿,8天时间登顶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上映第9天,截至2月6日12时,票房突破57亿。

澎湃新闻、新华社、人民网先后发文《哪吒,登顶!》《哪吒!最高票房纪录!》《哪吒2,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据网络平台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含点映及预售)已超越《长津湖》票房,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

截至2月5日,《哪吒1》和《哪吒2》已经创下100亿票房,观众们已经迫不及待期待第三部作品。

《哪吒2》凭借精良的制作、感人的剧情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收获观众一致好评和超高口碑,豆瓣评分高达8.6分。

在良好口碑的助推下,票房持续逆势上涨,2月5日排片提升至49.7%,意味着全国近一半的银幕和场次都在放映这部影片,2月5日其票房产出占比超过70%,远超春节档其他新片票房产出总和。

《哪吒2》的成功,还带动一系列的商业效应。其出品方光线传媒股价在2月5日20%涨停,相关衍生品也销售火爆,如“哪吒之魔童闹海天生羁绊系列”在泡泡玛特等平台均显示售罄,官方手办、联名手办等也都销售一空。

影片的热映,不只是票房数字的攀升,更有着多维度的价值与深远意义。我们不禁去思考,这部作品何以在上映第9天就火速出圈,创下中国影史票房新高?

01  文化的创造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

影片以中国古代神话为蓝本,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宝藏。从飘逸的仙法道术,到精美的服饰纹理,再到磅礴的山海意境,传统元素无处不在,让观众沉浸于东方神话的奇幻魅力中,强化了民族文化认同感。

在传承基础上,它大胆创新叙事方式。不再单纯重复老故事,而是赋予哪吒、敖丙等角色更复杂的情感和成长历程,如哪吒对自我身份的挣扎与接纳,敖丙在家族责任和个人正义间的徘徊,使古老神话契合现代观众的情感需求与思维模式,实现传统文化的年轻化表达,让古老神话在新时代重焕生机。

影片将中国神话与当代审美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呈现出独具东方韵味的美学风格。”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杂志主编皇甫宜川认为。《哪吒之魔童闹海》还高度重视剧本创作,“影片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角色,将年轻一代成长故事讲得妙趣横生,呼应了当代观众的情感需求,让传统神话故事在创新性表达下具有了当代意义。

同时,片中融入火锅、三星堆青铜纹样、四川方言等本土元素,太乙真人的“川普”笑点十足,强化角色魅力,同时以“奥运村”模式集结人才,成为国漫工业化标杆。

《哪吒2》票房与口碑双丰收,再次证明国产动画的巨大潜力。展示了中国动画制作的高超水准,从精细的角色建模、流畅的动作设计,到震撼的特效场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提升国产动画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也激励创作者勇于尝试新题材、新技术,打造更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IP。

02  善恶本质与社会现实的思考

《哪吒2》有着深刻的社会隐喻。这部影片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使得影片妙趣横生,老少皆宜,观众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引发背后深刻的思考。

笑着泪看完,发着深省思考。

申公豹那句“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犀利地揭示了社会对特定群体的刻板偏见,如生活中因出身、背景不同而遭受的不公平对待。

龙族被困海底炼狱,空有强大力量却被天庭压迫,映射出社会中弱势群体在权力结构下的无奈与抗争,引发观众对社会公平、阶层差异等问题的反思。

仙族,并非如传统认知那般完美无瑕。天庭以维护天道秩序为名,对哪吒等所谓的“魔”赶尽杀绝,看似正义凛然,实则背后隐藏着对权力和秩序的绝对掌控欲。

哪吒作为魔丸转世,从出生就被贴上“魔”的标签,遭受世人的排斥与恐惧。可他的内心却充满正义与善良,为保护陈塘关百姓,不惜与强大的敌人战斗。

他的行为与传统认知中的“魔”大相径庭,展现出“魔”并非天生邪恶,而是被外界偏见与不公对待所扭曲的一面。

哪吒反抗天庭不公规则,也象征着普通人对不合理权威的挑战,鼓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坚守正义,勇敢追求公平。

“小爷是魔,那又如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need-to-insert-img

哪吒不再纠结于他人对自己“魔”的定义,坦然接纳真实的自己,这种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对偏见的反抗,充满力量,展现出独特的人格魅力。

哪吒这个形象也与无量仙翁的道貌岸然、悲天悯人形成鲜明的反差,无量仙翁总是一脸慈悲,手持拂尘,一袭白衣飘飘,乍看宛如世外高人,仿佛自己就是正义的化身。

可在背地里,他却为了争夺权力,不择手段,全然不顾口中的仁义道德。暗中操控局面,妄图利用哪吒达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时,那虚伪的面具才被彻底撕下。

need-to-insert-img

无量仙翁为了炼制仙丹巩固自身地位,不惜牺牲无辜百姓,拿妖族炼丹。

趁掌门天尊闭关之际,掌管玉虚宫,组建听命于自己的捕妖队,借教化诸妖之名,大肆捕捉天下妖怪,实则想把妖怪练成丹药,助力自己增功加修为!

自诩照世明灯,干的事却是祸害人间的勾当!其行为自私且残忍,与“仙”的高尚形象背道而驰,深刻揭示出“仙”的伪善与黑暗面。

传统神话中,仙与魔是泾渭分明的存在,仙代表正义、秩序与光明,魔象征邪恶、混乱与黑暗,这种简单二元对立的设定深入人心。

但在《哪吒2》里,导演大胆突破这一传统框架。打破仙魔关系二元对立,为观众带来一场关于善恶本质的深度思考,是对人性、道德和社会规则的深度反思。

“原来仙翁手下竟也是两禽兽,什么妖什么仙,都是你们糊弄人的把戏。”

灵山脚下亦有狮驼岭!名门正派的阐教门徒,也是禽兽幻化而成。

仿佛是《皇帝的新装》中,借他人之口,揭穿一个简单的事实。

善恶并非由先天身份决定,而是在后天的成长环境、人生选择中逐渐形成的。

哪吒虽为魔童,却凭借内心的善良和对正义的坚持,成为守护苍生的英雄;部分仙族虽拥有高贵身份和强大力量,却因私欲膨胀,沦为道德的堕落者。

这种对善恶本质的重新审视,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应摒弃对他人的刻板印象和偏见,不以出身、背景来评判一个人的好坏,而是关注其行为和内心的真实想法。

哪吒与敖丙的友情也深刻体现了这一主题。哪吒是魔,敖丙是灵珠转世的仙,本应站在对立阵营,可他们却在成长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对抗天庭的不公。

他们的关系表明,超越仙魔身份的是真挚的情感和共同的价值观,进一步强化了“打破仙魔对立,追求真正善良与正义”的主题。

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让我们在欣赏奇幻故事的同时,对人性、道德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思考。

03  情感共鸣与教育价值

亲情线也是影片一大亮点。

李靖夫妇对哪吒毫无保留的爱与信任,即便哪吒被视为魔丸,他们仍坚定守护,这种亲情的力量给予哪吒成长的底气,也让观众感受到家庭温暖与支持的重要性,促使人们珍惜亲情,理解父母的付出。

熬丙与父亲的一段对话,化解他们背负的责任与压力。

“难道你还想改变这世界?”

“我想试试。”

“可能是我老了,没力气再去和这个世界碰撞。父王知道,一旦决定的事始终会去做,也就是父王让你肩负了太多的期望,却不曾倾听你的想法,是我对不起你。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在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今后还是需要你自己去闯,忠于自己内心选择。”

为人父母,最终都要学会得体地退出,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去经风历雨!

哪吒与敖丙从对手到生死与共的挚友,他们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友情,展现了真挚友谊的珍贵,告诉观众真正的朋友是在困境中不离不弃的伙伴。

同时,哪吒在面对误解、困境时不屈不挠,从冲动莽撞逐渐成长为有担当的英雄,其成长历程激励着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在面对挫折时勇敢抗争,不断探索自我价值,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和责任感。

哪吒是魔丸转世,自出生就被视为妖魔,遭受陈塘关百姓的恐惧与排斥。他性格叛逆、冲动,力量中带着魔性的狂暴,像熊熊燃烧的火焰,充满破坏力。

敖丙身为灵珠转世,本应是正义的代表,可他身为龙族,背负着家族的期望与使命,在与哪吒的命运纠葛中,逐渐背离了单纯的“善”。他内心矛盾挣扎,在家族利益和与哪吒的友情间徘徊。

哪吒虽为魔丸,却有着善良正义之心,在成长中不断抗争命运,守护陈塘关;敖丙身为灵珠,却因家族困境陷入黑暗,做出伤害他人之事。

合体前的力量属性呈现出鲜明的对立,哪吒的力量是魔性的火焰,炙热且充满毁灭气息,能轻易引发地动山摇;敖丙的力量则是冰冷的寒冰,虽美丽却暗藏致命危险。这两种力量就像传统意义上的妖魔与仙神,水火不容。

然而,他们的合体打破了传统的正邪、仙魔对立认知,魔丸与灵珠的力量融合,不再是简单的善恶相加,而是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超越传统定义的力量,两个人都成了正义的形象。

每个人心中都有妖魔,这是人性中难以避免的弱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多面性。

我们需要控制住自己的魔性,当你战胜心中的妖魔,你就会去改写自己的性格与命运。正视心中的妖魔,也正是你走向成熟与成功的关键。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对自我价值的笃定坚守。哪吒未被出身的魔丸标签所困,坚信自己有善良正义的内核,努力修炼,用行动证明价值由自己定义,而非外界评判。

在人生旅途中,无论外界如何贬低、质疑,我们都应坚守内心对自我价值的认定,不被他人的言语和行为左右。

正如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唯有清晰认知内心的弱点,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克服,用理智与毅力驯服这些妖魔,让内心的力量引领我们实现人生价值。

影片中天庭等所谓“正义”势力,以维护秩序之名,行压迫之事,他们将哪吒定义为妖魔,对龙族进行打压,把自己塑造成绝对的正义。但哪吒和敖丙的合体,以及他们对命运的反抗,揭示了这种定义的虚伪性。

真正的善恶并非由身份和力量决定,而是在于内心的选择和行动。

合体后的他们,既有着哪吒反抗不公的勇气,又有着敖丙的冷静与智慧,展现出一种超越妖魔与仙神定义的强大力量,是对传统观念的有力冲击和深刻反照。

影片最后,哪吒与敖丙又再次一起决定去挑战权威。

“我知道你会回来的。”

“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

他们还会与天庭发生什么?还会经历怎样的决战?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留下的伏笔,让我们拭目以待。

“哪吒”系列导演饺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下一次我就更有信心了,野心也就更大了。我愿意挑战更高的难度,不断跨出自己的舒适区。”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一次妖魔的对抗,一场人性正义的反思,一部亲情友情的演驿,一段自我发展的成长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