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订阅了得到APP里的贾宁《财务思维课》,教我们了解企业的财务知识以及用财务的思维看待世界。
其中有一讲《资产边界:属于你的就是资产吗?》里面有一个观点很有意思。贾宁老师讲到了,什么是资产?
她用了一个例子来提问,如果有一家蛋糕店为了满足客户的定制化蛋糕的需求,买了一些制作蛋糕的特殊模具,那这些模具到底是资产还是费用?
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顶级管理者稻盛和夫,用他的理解告诉了我们答案。
他在经营一家名为京瓷这家企业的时候,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在企业初创初期,企业都是按客户要求定制。但他没有把这些剩余的模具作为资产,而是作为了费用。
原因很简单,这些模具是给客人定制的,别人可能用不上。因此,这些模具未来不能再给京瓷带来任何的收益。
所以,在他观念里有一个标准来认定何为资产?即只有那些能够给企业创造利益的经济资源,才是资产。
讲到这里,我并不是想继续给大家聊企业的财务知识,或深究资产的构成是什么?
笔者是通过稻盛和夫判断何为资产的观点引发出了一些别的思考,比如,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和成长中,我们所拥有的资产是什么?我们认为的资产到底是不是资产?
在这里,我们用上稻盛和夫的判断----只有那些能够给企业创造利益的经济资源,才是资产。那我们工作和成长中,哪些资产能够给我们自身带来“收益”,这个收益还包括隐性的“收益”。
比如,我们花了很多钱,学习了一门提高某项技能的课程。表面上来看,我们花钱了,算是费用的开支,但更深入的想一下,我们学习到了某项技能,甚至这个技能能对我们长期有效,长期获益。这个就是资产。
又比如说,我们在工作中,虽然工资还算可以,能涵盖的住我们平日的吃穿用度,但在这份工作当中,并不能得到提升,甚至停止了成长。长远来看,这份工作就不是资产,而是某种影响我们长期成长的“负债”。
所以,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和梳理一下,我们所认为的自己所拥有的资产究竟是不是真正的资产?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否能够给我们的成长带来长期的收益?
观点无对错,但求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的思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