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跑步时听喜马拉雅,节目中的主持人讲了一个小故事。一头勤劳的牛,干了一天的活下来,非常累,跟狗说:“我干了一天的活,太累了!”。狗很同情他,转身跟猫说:“牛很累,主人给他的活太多了!”。猫也很同情牛,转身跟羊说:“牛很累,主人给他的活太多了,不知道别家的主人是不是也给他家的牛这么多的活?”。羊也很同情牛,转身对猪说:“牛很累,主人给他的活太多了,他想到别人家看看他家的主人是否也给这么多的活”。猪很忠诚,他跑去对主人说:“主人,牛不想给你干了,他想到别人家去!”。于是,怒气冲冲的主人就勤劳而可怜的牛宰了。
这可能是某位鸡汤文写手创作的故事,但其中的道理却是挺实际的。有句俗话:话经千人口,老鼠变头牛。这是人心和人性的固有特点,不会改变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说出抱怨话语的人没有减轻半分自己的痛苦,反而很有可能遭遇一个恶劣的后果。而这个可能性非常大,几乎是必然,只是恶劣程度可能有轻重。
所以,不要抱怨。那么,应该怎么样呢?
上周读了台湾经济学家熊秉元先生的《正义的成本》。熊先生在书中以经济学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和人们的行为习惯,都可以找到经济学的依据。譬如,有人爱发脾气,但为什么经常在家人面前发脾气,而在外人面前尤其是领导面前不会发脾气呢?这是因为在家人面前发脾气成本很低,家人会原谅之,而在外人面前发脾气成本很高,在领导面前发一顿脾气,那成本可能是无法承担的。朋友有难时,人们会解囊相助,而当家人有难时,就不仅是解囊相助而是拼死以往了。这是因为前者没有损失自己的利益,而后者真正损失的是自己的利益。不用学习,人人都会算这本帐。那我们也以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分析要不要抱怨这个事。向他人抱怨你的困难、痛苦能解决或者缓解问题吗?这里我不妄下结论,各人自己遇到问题要酌情思考。如果不能帮助解决或者缓解问题,那就没有收益。那抱怨一通的基础成本是你浪费的时间,在此之上,还有附加的成本。最低程度的附加成本是:通过不断复述,你自己反复把痛苦强化了。而最大程度的附加成本,就如同上面这个小故事中的牛,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么一件没有收益,而成本高得吓人的事,作为聪明的人类,我们当然不要干了哈。人们之所以没有意识到此中的深奥,是因为这个附加成本是个变量,而且是时间的变量,所以人们在直觉中不容易意识到。而且,通过阐述自己的痛苦,得到他人的同情,这种消费自己情绪的行为,往往能获得一种即时的心理快感,而其危害的呈现有滞后性。这跟抽烟喝酒一样,当时都是很过瘾很爽的,而危害会在之后至很长时间段内呈现出来。
从相反的另一面来分析,不抱怨,会是什么情况呢?首先,你不需要付出用来抱怨的时间,这个时间你随便用来干什么,锻炼、学习都能获得额外收益,最起码你用来休息睡觉,那获得的也是“舒服”。这保证你的收益至少大于零了。在此之上的额外收益是,你有可能获得来自你服务的组织或个人的额外回报。其实,你付出的劳累、辛苦是会被对方看到和理解的。只不过,这个额外回报也是个变量,并且也是时间的变量,所以人们往往不容易意识到,而且很多人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到它的出现。古语有云:“天道酬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都是付出必有回报的最好总结。所以,面临苦难,正说明机会在逐步向你走近,这种有很好收益的事,不正应该值得暗自庆幸吗,为何要抱怨呢?
我们可以把上面的小故事再演绎一下,牛临死前哀伤地问:“主人,我这么勤劳,你为什么要杀我?”主人也问:“我对你这么好,已经准备了今晚给你加料,让你吃得更好,而且我计划了等忙完这些天,让你好好歇几天。而你居然要背叛我,我这么好心,却被欺骗了!”牛听完,已经没有力气回复了。其实它只需要再等几个小时,就会得到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