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芦苇飘飘
某天,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当大学生的思维一直围绕着就业和生计打转,天之骄子的责任自赋意识也就渐行渐远,也少了这个年纪该有的冲动,激情,以及仰望星空的情怀”。
大学在我的心里,早就不是那个超脱现实社会,远离生活之外的象牙塔,也不是那个我想要的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的呢?
我想是从父母在每次通话中,和每次放假回家中都会对我說的:“你一定要好好读书,万一你毕业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我们家又没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这些话语中,这些看似关心你却给了你极大压力的言语像一颗种子,在你心中发芽生根。
也在,你和朋友聊天中开始改变的,从只聊梦想,只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你们,变成只聊和毕业找工作有关的事中,专业授课老师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一次无意的担忧,都会让我们与就业产生联想,然后陷入无尽的恐慌。
也在,每年毕业人数远远大于就业人数的数据中,让大学这座本该带给我们激情、希望、自由的象牙塔,变成了无尽的恐慌、担忧。
前一年我们学校的一名二年级研究生站在七楼上跳楼自杀了,每天,我们老师们都会下意识的去看看教学楼顶上有没有人在那,因为时常会有学生在上面晃悠,因此学校对我们心理健康教育这块抓得很紧。
据我了解,构成中国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压力,情感孤独、就业焦虑”。很多大学生目前都生活在“病态”中,也让我们与象牙塔相隔愈来愈远。
我们的眼里,只有未来怎样就业,怎样赚那该死的票子,怎么奔赴那污浊的城市中生活,我们开始无视“无用”的诗歌、散文、哲学,我们想要找寻更有用的知识,却不知道我们所无视的,也带走了我们对生活的憧憬,也让我们早早的变得世俗。让我们身上的书生气息被社会的铜臭味早早代替。
我们都病了,我们都错了,我知道,可是我们都只是一群带着镣铐跳舞的学生,我们可能让其他人觉得我们在杞人忧天,但是每次看到比你优秀几倍的学姐学长,在找工作时也被撞得头破血流,我们不得不忧虑,不得不围着就业打转。
从小我也想当一个盖世英雄,去改变全世界,我也想去周游世界,劈柴喂马,可是,在我长大,懂事,了解到这个面目可憎的世界之后,在食物链底端的我却无法抗拒,但是前人的经历又告诉我,还有一条路,那就是往上爬,拼命的向上,直到可以让自己找回初心。
我也想把大学当做象牙塔,但是我想大学的意义,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一个能让我在奔赴社会这场弱肉强食的漩涡之前,最后让我享受一下人生中最相对轻松的时光,也让我,在这段我自己可以控制的时间里,让我修炼一身武艺,好去让未来多一点点成功的希望,所以我不敢仰望星空,只能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