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说】原创,转载请标出处
孩子无理取闹、撒泼时,你是如何对待的?
一个周日的早上,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家长们在一旁聊天拉家常。突然,一位脸蛋粉嘟嘟的小男孩把一架玩具飞机紧紧抱在怀里,带着哭腔大喊“妈妈……”,旁边另一位年龄相仿的小男孩揪着玩具飞机的尾巴大喊:“小偷!别拿走我的玩具……”
这时粉嘟嘟小男孩的妈妈气急败坏地跑过去,凶恶地喝令:“还给别人,马上!”孩子眼泪汪汪,委屈地看着妈妈:“不要!”另一个小男孩趁粉嘟嘟小男孩分心,用力一拉,把玩具抢回,一溜烟地跑了。
粉嘟嘟小男孩随即崩溃大哭,躺地上打滚。妈妈:“看你这熊样!那是别人的玩具……”孩子仍在没完没了地哭闹。
▷父母如何应对无理取闹的孩子,将影响未来幸福感
很多孩子无理取闹,在我们成人看来是“无理取闹”,但孩子心里往往有“正当”理由,虽然这些理由不为父母们认可,一方面是由于孩子的道德判断力未建立起来,另一方面孩子们尚缺乏人生经历。但如果你想养育未来善解人意、拥有更多幸福感的孩子,那么父母最好用“共情”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在“共情”的基础上,才教会孩子们正确的人际交往的方法,比如玩具不能通过“抢”获得。儿童大脑专家约翰.梅迪纳说,研究表明,父母应该做的是承认孩子的感受,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这肯定很糟糕。父母面对无理取闹的孩子的应对方式,将影响孩子未来的幸福感以及是否能更好地理解他人。
>>“共情”有力量
一个小女孩从幼儿园回来,刚进门就气鼓鼓地把书包扔地上,还踢掉了脚上的鞋子。妈妈很清楚自己女儿的脾气,一看便明白肯定是幼儿园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这位妈妈蹲下来,微笑着叫女儿:“过来,妈妈抱抱!”抱了一会,女儿说:“妈妈,我感觉开心一点了……”。没有说教,只有一个拥抱,这便是共情的力量——我能感受到你的难过。
>>最糟糕的莫过于羞辱对待孩子
在某玩具店门前,一位小女孩撅着嘴巴不肯离开,一看就是想买玩具但妈妈不让买的。那位妈妈一开始还好言相劝,但劝着劝着便失去了耐心。妈妈情绪激动地用手指戳着女儿的脑门:“什么都想要,蛮不讲理,我看你长大就是个烂人……”
想起了前几年家暴妻子、说生孩子是为了“做实验”的李阳。据说小时候常常遭父母打骂,被父母羞辱“笨蛋”、“猪”。毫无疑问,喜欢打骂孩子的父母是缺乏同理心的,所以长大的李阳,不仅对妻子孩子缺乏同理心,生活也是缺乏幸福感。即使事业很成功,却常常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在“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的日子里生活。所以,孩子们越年幼,越喜欢无理取闹,采用羞辱嘲讽对待是父母不成熟的表现。
▷那么,面对无理取闹的孩子,父母具体应该怎么办呢?三步骤:
1、大人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
面对无理取闹的孩子,很多父母在一开始还能带着耐心劝说,但劝着劝着耐心便没了,什么育儿技巧也跑到了脑后。咆哮、呵斥是常有的表现,但生气过后又常常为此懊恼,后悔自己没能控制住。好父母是需要从一开始便有意识地妥善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的。
父母们需要记住的是:无论你事后如何弥补、疼爱孩子,当你一旦开启“咆哮”后,这枚钉子就会“插到”孩子心里,即使拔除也会留下阴影,孩子成大后会常常记得,所以别轻易对孩子咆哮。在即将“忍不住”时,及时“切换”情绪频道,离开孩子让自己静一静。
2、给予孩子“共情”
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说,当大脑感知到共情的时候,迷走神经会让身体放松。当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共情时,孩子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快乐和宽慰的表情,即使负面情绪的疙瘩还在,但心情也会好转不少。孩子在父母的共情作用下,也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关注——父母理解我的感受,被人理解的感觉多好啊。常常被父母如此对待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更善解人意、懂得换位思考,也能比他人收获更多的幸福感。
3、教孩子标注自己的情绪
教会孩子标注自己的情绪,其实就是教孩子养成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的习惯。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小婴儿就不会,因为他们大脑中的沟通中枢的神经系统尚未连接起来,所以小婴儿一发脾气就会没完没了。当孩子慢慢长大,生理机能逐渐发育成熟,鼓励孩子说出内心感受后,不仅能给孩子带来“自省”,孩子还获得了自我安慰的能力。所以,习惯向他人说出自己情绪的孩子,他们的情绪恢复能力也很强。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曾经说过一句十分深情的话:
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是我深深地理解你、接纳你,而且不给你设任何条件。无理取闹的孩子,他们往往先接受“无条件接纳”(共情)后,才能接受“批判”。
本文关键字:无理取闹、共情、情绪、幼儿心理、早期教育
幼儿说,一枚亲子心理咨询师,专爱淘国外心理学家们有价值的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