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记】——初入刘家山村

      2017年12月13日,根据曲靖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安排,我作为前期工作组组长来到大井,第一次来到了挂钩帮扶的刘家山、芦坪、银坪,不料前期变长期,转眼间驻村已满两年,但第一次总是让人难忘。

雾姑小组,彝寨山门,2018年新建

      2017年的冬天很冷,大井犹冷。在大井的半个多月遇到的都是凛冻天,没有见到一点太阳,气温都在零度上下,记忆最深的除了满目的荒凉和狭窄陡峭的进组入户路外,就是雾姑梁子的树林上、荒草上挂满的冰晶、满天大雾以及早晨起来小康宾馆玻璃结满冰霜。

火把节之篝火晚会

      第一次到刘家山村委会,是坐镇人大主席李文俊开的车,从镇上出发,沿213省道走了不到3公理,在背阴转弯处,道路结冰,前方已有货车侧翻,文俊驾的比亚迪紧急制动竞然无效,直直向前方一辆皮卡冲去,好在文俊年轻机灵,急打方向才使我坐的副驾方与皮卡车尾没有亲密接触,相距也只是毫厘之间,紧张之余,我不禁也为下步的进村帮扶担心起来。

陈家村住在红崖下的方家房屋


        我道不是担心自己的安全,我是乐观主义者,吉人天相,我一般不会为自己不能掌控之事担忧,车是他人驾驶,系好安全带就行了。我担心刘家山条件太差、完不成脱贫帮扶任务有辱使命。

        绕过翻倒在路边的货车,文俊驾使的小车又快又稳,到卡子折入乡村道,道路一下变窄许多,好在道路已经硬化,用小块混凝土块镶嵌当地俗称的小块路,还算好走,但路窄弯道大,车速是提不起来的,经石丫口沿雾姑梁子一路上行到达雾姑小组后,沿左边小块路下行,路更窄、弯道更大,经过的村小组有陈家村、腻嘎落、大脑包、老窝子,全程约22公里,其中小块路17公里,刘家山境内约有6公里,这也是刘家山仅有的一条小块路。

      刘家山村委会所在地位于老窝子小组,在一座山半山腰,1995年从山沟处的锅厂小组搬出,原来叫前塘大队,因刘家山小组而改名,是大井镇的高寒山区,山高坡陡,气候恶劣,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是我初入刘家山的印象,村委会有三幢平房,一幢最近二年才建盖,作为办公室,一幢为住宿、值办室,本世纪初建盖,一幢为卫生所所用,2005年建盖,可惜已成危房,除了两年前建盖的办公楼外,其余两幢都很是破旧,卫生所房屋更是危房。

        村委会昏暗破旧,周边农户房屋大多为土房,房间房后粪便杂草乱堆,无处下脚,下组入户道路都是土路,下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692户2315人,贫困户有314户988人,贫困率42.68%。

        各小组沿梁子北面展开,被两条沿镇村小块路包围,左边一条通刘家山村委会,沿途有雾姑、陈家村、大脑包、老窝子4个小组;右边一条通蚂蟥塘村委会,沿路有新山、刘家山小组;两条路中部,梁子下的山坳有坪子上、腻嘎落2个小组;站在村委会,面对山梁,山顶是庄稼地,牛腻塘、坪子地、小垭口、上村4个小组分布于半山以下,房屋散落在山腰与山谷间,居住极为分散;沿村委会下行是河谷,沿河上行三个村,顾家村、石坎子、窝厂,这就是我的初入刘家山记各小组之情形,现记忆犹新。

远方,村委会对面4个小组

    不用想,刘家山村条件差,却也没有想到差成这个样子,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2017年12月28日略记,2020年元月5日下午2时改记于村委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