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书
今天是重新捡起更文的第四天,记录心情算是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
每天做一件让自己觉得有存在感,有意义的事情,昨天包了饺子,前天床单被套,上前天向老爸请教了做面包,今天打算教老妈玩抖音(妈妈很喜欢广场舞)……
可能事情都不大,给我的成就感却不小,与其胡思乱想聊八卦,实实在在干点啥好像自己更踏实。
当然,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首先很庆幸能有这样长的时间陪伴在父母身边,不出门就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分分秒秒在一起。
有利就有弊啊!人都是要靠相处的!时间会累计情感!
如果要算,大概1—15岁左右是这辈子和父母待在一起最长、最快乐、最简单的时间,之后上高中三年大多都住校了,大学四年不用说有的可能离父母上千里,往后成家立业好像就更难了。
人生的前15年,我们是被照顾者,是只管接受爱享受付出,是快速吸收知识增长能力阶段,反过来父母在不断的付出无怨无悔的给予爱,当我们长大他们开始变老,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渐弱,不管愿不愿意他们越来越跟不上孩子们的步伐。
这个假期突然多了很多的时间和父母待在一起,你会不会有些不习惯,会不会对彼此的一些想法做法有不同的观点。
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打扫卫生?东西要怎么摆?衣服要怎么叠?……
都是细枝末节的小事,但若出现分歧,日子却也不会不痛快。我想到的词就是“磨合”,家人之间也一样要彼此尊重也要彼此理解,找到最适合的状态。
我们常说:尊老爱幼。实际上的情况是爱幼尊老,为什么呀?
父母爱我们是天性,无论啥时候我们都比他们自己更重要,再来如果我们有了孩子那更不得了,父母会比我们更心疼下一代,隔代疼就是这么来的。
那他们谁来疼?我们似乎对于老人的关爱还是太少,虽然那首《常回家看看》一直被我们挂在嘴边,可做起来又会用“心有余而力不足”来安慰自己。有时候想想我们越是在鼓励什么,也说明我们现在还缺少什么?
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退休生活怎么样才能快乐充实?我们做人儿女的又能做点什么?我们应该好好地思考。
每一年帮父母拍一套照片,别放在手机里洗出来,他们想看的时候就能看,翻相册的感觉比翻手机更有亲切感;条件许可陪他们一年出去旅游一次,教会他们用微信、坐地铁、使用电子地图导航;只要在他们身边陪他们散个步、跳个广场舞,聊聊家常;他们跟不上你的节奏很正常,要有耐心慢慢来,就像小时候他们教我们说话、走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