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碎碎念:
今天最开心的事情之一是跟两个教练伙伴一起共修了“信念”的话题。
每个人讲述自己的故事5分钟,另外两人来反馈听到的“支持性信念”和“限制性信念”。
两位伙伴给我的一个信念反馈是:“极致才有意义和价值。好就意味着100%,不好就意味着0%。”
反思自己,确实是这样:想做的事,热情度可能是100%甚至200%,付出这么多当然就对结果有较高的期待。一旦期待落空,热情立刻专为0%甚至是负数。
看到自己的思维模式(信念)让我非常开心。
因为思维模式(信念)的强大之处在于,你会不自觉的反复用同样的方式做事,得到同样的结果。就像在一个圆环里奔跑的老鼠,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而且越是努力,越是晕眩。
只有先停下来,看到模式(信念)的存在,才有改变现状的可能。
今日在混沌大学的同学作业里再次看到一个词:“复利”。复利的意思是现在的每一分投入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收获巨大的回报,在数学上是一种幂指数曲线。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人类的第八大奇迹。
我在十几年前就听过“复利”这个词,当时因为这个概念开始了基金定投等投资理财项目。
曾经有段时间收益很不错。可惜没有持续,所以到今天也没有实现财富自由。
一切行为都来自大脑都某个概念的解读和某个看不见的信念。
为什么明明知道“复利”很厉害,但是我没有享受到复利的巨大威力所带来的好处呢?
有几个可能的原因:
1.没有真正理解“复利”的概念。
复利(Compound interest),是指在计算利息时,某一计息周期的利息是由本金加上先前周期所积累利息总额来计算的计息方式,也即通常所说的"利说利","利滚利" [1]。假设你在某宝存入一万元,万份收益为1.2元,那么明天的本金就变成10001.2元,利息也要按照10001.2的本金来计算,然后每天都这样累计。
读完上面的有关复利的解释,需要多久?是不是不会超过两分钟?
这就是“我知道了复利。”但是对生活没有任何改变。
在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分类里,知道和理解是两个层次的目标。知道一个概念可能只需要一分钟。但是概念往往很抽象,“理解”概念就需要借助具体的例子。
举例:在一个国际象棋盘上,从左上角第一个格子里放1粒米,第二格翻倍放2粒,第三格再翻倍放4粒,以此类推,下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一倍,猜猜在第64格,也就是最后一格的米放完后,总共是多少米粒呢?答案是:1844亿亿!相当于中国1000年的粮食产量。
再比如,我们说成长和进步,如果每天进步0.01,一年下来就有37.8倍的进步量,如果每天退步0.01,就只有0.03倍的进步,基本上就是原地踏步。
通过这样的例子,我理解了“复利”,但是没有改变生活,为什么?
2.不相信“复利”的真实性。
一开始,我定期储蓄,有了收入,开始定投基金。行情来了的时候,收获不菲。可是后来就停下来了。
为什么停止了投资?可以解释为没钱了,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相信复利的存在。
身边有打工族通过长期投资实现财富自由吗?没有,所以不相信。(多年后我看到有个日本人成功了,还写了一本书)
我看到复利给我带来的好处了吗?
我们可以算个账:假设某产品的年华收益率是4.1%。我们有5万元资金,存一年期。用复利模式计算:本金*(1+年化收益率/365)^天数,一年后本息为50000*(1+4.1%/365)^365=52092.49元。
而不按照复利模式计算的话,就是50000*(1+4.1%)=52050元,相差42.49元,这部分就是产生的复利。
5万元资金,一年差了四十多块。如果是一万元的本金,粗一年的差距只有8元。
所以如果本金少,时间短,复利的效应非常不明显,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基于这样的计算,我们如何相信“复利”能够带来财富自由呢?
不信,就不会做。
3.不知道怎么使用“复利”。
巴菲特说过:“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
足够长的坡意味着时间,足够湿的雪意味着投资标的。
问题是我们如何找到优质的投资标的,可以在未来持续的获取利润,保持上升呢?
有的人做过统计,有的股票从上市到现在没有涨幅,甚至还有跌幅。
所以,复利并不是随便选一个标的就开始持续投入,而是必须确定标的是优质的,长期看能带来持续收益的,才可以持续投入。
好的投资人都有一个能力:选择具有长期增长性的标的进行投资。
普通人,选择优质标的的能力不足。
到底怎么选呢?一个办法是选那些已经证明长期有效的标的。
比如个人成长方面:阅读、写作、健身,都可以作为标的,持续投入。
选择的点越小,需要的时间越少。
和我一起“挑战持续”,感受复利吧。
[1] 复利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8D%E5%88%A9/7480331?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