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的明灯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日阴晦的天气,阻挡不住我外出学习的热情,路途的不熟悉,抑制不住我向阳的内心追求。
经过思想的斗争,我顶着种种不容易来到了马额初中。
刚进校门,就碰见了马额初中,也是我们课题组成员的王月林老师。王老师亲切地招呼着我,寒冷的心瞬间便温暖起来。
见多才能识广,井底之蛙很可怜。跳出井底,我的眼前顿时敞亮起来了。三位老师的授课异彩纷呈,各有千秋。
刘宏老师,我们工作坊的领头人,一位朴实谦逊的中年男教师。课如其人,刘老师将作文互评课上得一丝不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他真正蹲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将作文互评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有了抓手,能够思路清晰地,积极主动地参与评改当中,在评中学,评中有提高。
初识刘宏老师,是缘于刘老师来我们学校检查听课,刚好听了我的《背影》。听完课后评课,刘老师中肯的话语很让我受用。我不由自主地加了刘老师的微信,以便今后沟通请教方便。结识了刘老师,从此便也开启了我迈入新征程的脚步。年后有幸加入刘宏老师的工作坊,又认识了语文同行的各位优秀老师,我的心灵再次得到了冲击与提升。
学校每次公开课,大部分语文老师都选择的是古文教学,很少有人挑战散文。可这次,听了来自杨陵实验学校的汤会娥老师教授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好像如沐春风,醍醐灌顶了,原来散文,鲁迅的散文竟也可以讲得如此有情趣。汤老师课程设计的巧妙又思路清晰,授课重点突出,她温情而又有激情的话语,幽默有智慧的点拨,顿时激起了学生的热情,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也触发了我用心听讲的内心渴望。汤老师重视学生的课堂生成,她灵动地处理课堂的能力很让我佩服和学习。
人不可貌相,可有时候一个人的长相却也能照射其形象与气质。来自西安爱知中学的郝毅老师,便和他的形象与气质很是搭配了。听课中,旁边一个男老师小声说,这个郝毅老师有点像徐志摩,我不禁点头同意。郝老师带着金丝眼镜,人看起来文质彬彬,干净利落。他古诗词的授课风格确实跟他温情的文人气质很是相似。郝老师讲课思路清晰,引导自然而巧妙,诵读带领的深入人心,拓展部分也很是合理,将学生课堂上所学到的赏析古诗词的方法能够及时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完成了课标里的能力要求。
联系郝老师的诗词授课,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发表的诗词赏析随笔《一切景语皆情语》。后来曾想将其讲成公开课,可又担心学生底子薄,怕课堂效果欠佳,所以就没敢触碰和尝试。对比郝老师,我觉得自己要学习提升的地方太多了。
高人确实名不虚传,评课时几位名师专家的点评更是让我们走出云雾,见到了日出。首先是段老师的点评:心中有标、手中有法、放得开,收得拢、重视课堂生成。
三位老师的授课对于我这样守着小圈子的基层教师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可是段老师的点评如一把犀利的刀剑,直击问题要害,让我学到了授课的重点与精华。
下来于红梅老师的点评更是言简意赅。动态课堂,二次备课、眼里有学生、处理好自主与合作的关系,先自主再合作、立德树人贯穿始终、规范教学语言、重视课堂生成和共生。
这次外出学习不容易,感谢刘宏老师的引领和邀请,感谢各位优秀老师的分享,感谢各位专家的指点迷津,希望她能成为我蜕化历程中的里程碑,成为我成长路上最好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