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选自《杨绛传》——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夏墨著
杨绛先生在百岁感言上说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她的一百余岁,有多重身份的存在:妻子、女儿、母亲、翻译家、戏剧家、和文学家。
卷一思无邪.书香萦绕的童年 生于寒素人家
杨绛家算是知识分子家庭,她说那是个“寒素人家”。
杨绛于1911.7.17日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租来的院子里,原名杨季康,昵称阿季,笔名是杨绛。
杨绛家八个孩子,杨绛排第四,上面三个姐姐,下面两个弟弟两个妹妹。杨绛是父亲杨荫杭从美国留学归来后的第一个孩子,也同时赶上了辛亥革命。
父亲杨荫杭笑杨绛“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因为杨绛生下来的时候就是小小的一个,长大后也是姐妹中最矮的,也是最讨大人喜欢的一个。
杨绛在回忆我的姑母中写到:有一次她在饭堂吃饭,故母带了几位宾客参观,当时全饭堂人肃然,大家专心吃饭,她背门而坐,饭碗前掉了米粒,三姑母附耳说话,杨绛赶紧赶紧塞到嘴里吃掉了。后来姑母跟杨父形容那一群小女孩,背后看去都是一个白脖子。两个小短辫。小朋友们看到杨绛捡米粒,也一个个地把桌子上掉的米粒捡来吃掉了。
杨绛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就读于北京女高师附小,上海启名女校,苏州振华女中。成绩优异。
但是,小时候念书时并不安分,喜欢在课堂上淘气,她喜欢玩吹小绒球的游戏,结果吹着吹着就笑了起来,被老师发现后非常生气,老师让她站起来回答问题,不料,她全部能回答出来,老师无语也要她坐下了。
那个年代的婚姻符号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父亲杨荫杭与母亲订婚也很早,当时两人只有十二岁。母亲是典型的南方女子,皮肤白皙,性格温雅,做什么都是稳稳当当,从不会急躁。母亲在上海女子中学务本女中上过学,是当时少有的知识分子。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所有优点。读过《石头记》《缀白裘》《聊斋志异》《绿天》等,也经常跟杨绛讨论书的风格。在杨绛的记忆中,那些歌谣,都是母亲教的。细声慢语,却成了记忆中模糊而温暖的调调。
父亲杨荫杭,字补塘,又名虎头,笔名老圃,是当时十分著名的律师,曾先后考入北洋公学,南洋公学,后留学到美国、日本。取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创办过无锡励志学社和上海律师公会。担任过上海《申报》编辑,学而优则 仕,担任过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其著作《名学》《逻辑学》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