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果果 图||网络
英国爆发一种流行病,孤独比肥胖更要命。
关于社交或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生理健康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
法国的著名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对德国不同宗教和种族的人群的自杀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后,在1897年出版的《自杀论》中指出:
社交或人际关系整合度对自杀率有很大影响,整合较弱的人群中自杀率更高。
上世纪中叶,许多研究者发现,单身、离异或孤立与人群之外的成年人死亡率较高,也更容易患上肺结核或精神疾病。
相反,那些从自己的社交网里得到较多支持的人群则患病风险较低;日本11月14日发布的《2014年版犯罪白皮书》称,日本高龄女性盗窃案件增多,孤独感和寂寞是主因。
在一篇篇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章里、在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中、以及在对各种不同的疾病的调查之间,孤独感与疾病的关系慢慢浮出水面。
人们开始意识到,孤独感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广泛而深远,几乎涉及到全身各处的组织,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体现。
2
对于孤独的人,有些人的印象大概是沉默寡言,低头不语的一类人的形象,或者说是一类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人。
也有些人的心中是一些大人物大英雄的形象,他们站在人生的巅峰,无人可比肩,他们享受孤独。
还有人觉得孤独是一种态度。这话有点玄妙,“孤独”是一种状态,“态度”是个主动的心态,翻译成不玄妙的话就是:我选择孤独。
而对于处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孤独所蕴含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年轻人的孤独是种妥协,他们很难或者懒于融入同龄人的圈子,或因为曾经受过的伤害封闭内心,沉溺于自己的世界,长期与人缺乏交流可能导致畸形的心理。
中年人惧怕孤独,于他们而言,中年时期事业的停步、红颜的老去,即使能被子女的成长冲淡,也是一件令人无限寂寥的事。对于中年人来说,孤独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无奈。
老年人的孤独,可能更多地是独自一人形影相吊或老夫妻相依为命,,每天期盼儿女的归来,他们的孤独无奈中又多了分凄苦。
3
孤独常常伴随着许多不健康状况,因此我们可能需要重新思考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与交流的工具越来越先进,相见需要的时长越来越短,而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我们当中的一些人,看似光鲜亮丽,风光无限,朋友众多,每天化着精致的妆容,踩着十厘米有余的高跟鞋,参加着各种各样的聚会,觥筹交错,纸醉金迷,却在需要人倾诉的时候,才发现没个可以聊心事的朋友,一腔的落寞无处可藏,这些都被称之为“外向的孤独患者”。
所谓的“外向的孤独患者”,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越长大越孤单”的人。认真想来,这的确是一句很富有哲理的话。小时候,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有小伙伴们相伴。
一起玩游戏,一起写作业,一起聊天......
那时候,玩得多,想的少,压根不知道烦恼是个什么东西。
而十八岁成人礼之后,突然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有了一份责任感。在玩的时候,脑子里不再像曾经那样肆无忌惮,隐隐多了一点忧伤。
随着网络的冲击,越来越多人都想表达自己的意思,每个人似乎都有很多话说,但说着说着就沉默了。
因为,有些话就算说出来,也不会有任何的改变。以前不开心了,和朋友喝喝酒聊聊天就过去了。现在即便不开心,也不说出来,强装笑颜。
只有在夜深人静,黑暗中就剩一个人的时候,那种莫名的空虚感就会袭来,自己会突然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这时候是觉得最孤独的时候。
我学生时代有一个沉迷于追星的同学,每天混饭圈,为明星打榜,疯狂刷微博,他曾跟我说过:
“其实自己也没多想追星,只是觉得追星让自己的生活有了寄托,面对一个不可能的人,我敢于付出真心,因为从来没有想过会有回报,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他给我带来的每一分快乐都是惊喜。”
其实说白了,就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因害怕受伤,把自己裹得如同一个刺猬,把真正的想法埋藏地越来越深,把身边的人推得越来越远,孤独让我们只敢对不抱任何期待的人展现真正的自我,袒露真心。
其实身边这样的人很多,孤独无处排解,借助于游戏,小说来填满自己空虚的内心。
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环境,与我们打交道的终究是我们的身边人,你不可能永远活在网络世界中,网络世界将你与真实世界隔开。
如若你对身边人不够真诚,却又渴望他人对自己付出真心,对自己说出所思所想,可能吗?
在成长的道路中,我们穿梭在得与失之中,慢慢地,懂得更多了,经历得更多了,失去得更多了,受过的伤也更多了。
后来变得成熟,变得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独有的追求,有了别人无法理解的观点,有时候因为观点的冲突,就连一路并肩走来的人都分开了。
所以说孤独本身就是成长的必然,成长的你没有错,日益疏离的朋友们也没有错。
因为人都是有独特性的,我们注定变得不同,注定失去那些人生中最美好的过客,注定渐渐被现实磨平身上的棱角,注定学会戴着各色的面具生存,注定为了梦想、为了爱你的人、为了心中的不甘戴着枷锁点起脚尖。
我们独自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将独自离去,我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无人可以复刻。
4
孤独是我们通往光明大道的必修课,那如何让孤独成为一种积极的态度,而避免走入病态的孤独呢?
记得中学时代,我的哥哥曾跟我说 如若你要与别人不同,就要做一些与别人所做的不一样的事,不能别人逛街,你也去,别人K歌,也少不了你,你做着与别人相同的事,你又如何成为一个比他人优秀的人呢?
后来我渐渐明白,一个人又有什么不好呢?
一个人旅行走走停停,随性洒脱;一个人学习读读写写,简单饱满;一个人养花修修剪剪,自由随和;一个人看场电影,获得生活的启迪。
周末的时候呢,为自己下厨,做自己喜欢吃的菜,犒劳一下忙碌了一个星期的自己,下午去健身房健健身,塑造身形,晚上呢,放点轻音乐,拨弹一下乐器,或者看一本书缓和心性,充实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照顾自己。
到了假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放飞自己的身心,在旅行终于见不一样的自己,也会渐渐明白生活的精彩。
慢慢地,你会发现,也许,孤独不仅会让你成为一个自律的人,还会将你塑造成一个自信独立的人,更重要的是,你也渐渐成为了一个会生活的人。
人从虚无中独自来,再回归虚无,孤独是漫长岁月最平常的状态。
学会面对孤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充实自己,以便更好的适应环境,与人相处,享受生活;而不是远离社会,孤芳自赏。
所以如果生活中遇见懂你的人,勇敢去与对方交流,以心换心;如果觉得众人无法理解你,那就勇敢地面对孤独,以此激励你成长,去成为更好的人,直到找到与你志同道合的人。何必害怕孤独?
因为你有所求,所以才有孤独。那么,你所求的梦想、未来、希望、成熟,就是你坚持下去的最好的理由。坚持下去,如此。未来,你定会感激现在的你。
你看呐, “孤独”这个词,拆开来看,有小孩,有瓜果,有走兽,还有虫蝇,足以撑起一片精彩而阳光的世界。
所以,只要心态淡然平和,懂得如何去感受生活的美,纵使在追求美好与优秀的途中,你看似孤独,却已然拥有了整个世界。
如若北方多风雪,我也能够随风起舞淡然又婀娜,对酒当歌与世界相言和;纵使南方多阴雨,我亦可以缓步当歌从容而欢乐,将此生活得潇洒而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