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输出第二天 2018.12.11
「R,阅读原文」“我是谁”的故事
当人们意识到你想影响他们时,他们首先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人是谁?”讲一个故事,给他们看你想让他们看到的那个你。
训练有素的演说家总是会以一个非常有趣的笑话开场,或是回答一个可以轻而易举预期到答案的问题:“这家伙无聊吗?”一旦你使我大笑,我会认为你至少不是一个无趣的人,并放松身心聆听。然而,如果你开始就突兀地说:“我是一个很有趣的人。”那我准会立马退场。如果你证明了你是谁,而不是告诉我你是谁,那么这更可信。一个故事可以让你证明你是谁。
演说家每次站在人群前面时,都面临挑战。我最近有幸听了罗伯特•K.库伯博士(著有《情商执行力:领导和组织集体的情商》)在一个可以容纳900个人的会堂里的演讲。一开始,听众们认为他不过是写了一本书,和其他咨询师无异──交叉双臂,流露出讽刺的眼神,透露出他们对“情商”理念的怀疑,甚至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家伙罢了。然而,他只用了10分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讲了一个故事,证明了他真诚的态度,并且让在场的900名听众深切地认识到他是谁、他的信仰和为什么他在这里。
他通过讲一个他祖父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他是谁”。他的祖父在他16岁的时候过世,死于第5次心脏病发作。在养病期间,他非常关注罗伯特的成长,经常与罗伯特谈心。随着罗伯特的娓娓讲述,我们能够切身体会到他对祖父深沉的爱。他说:“如果我们能通过一个人的眼神来衡量他的智商,那么祖父很有可能是一个天才。”
祖父的身体每况愈下,每次心脏病发作之后都会把罗伯特叫到床边用尽力气,向孙子讲述自己与死神对决的体会。罗伯特的故事吸引着我们不自觉地挺直腰背坐在椅子前端,每当他复述祖父的叮嘱──“我一直在思考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它是……”我们都聚精会神地准备聆听一个长者的真知灼见。罗伯特的话让我们又一次,也就是第4次笑起来,笑他祖父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关于生命意义的答案,笑年少的罗伯特担心,祖父会考他是否记得前一次心脏病发作时,他说的“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我们满面笑容地等着又一个令人莞尔的答案时,他话锋一转,道出了祖父最终的叮咛:“我的爷爷对我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奉献越多,获得的回报也越多。我曾经问我自己──假如我没有拒绝尽全力奉献那将会怎样?会回报给我、你爸爸和你更多吗?或许会吧,但我没有做到。对我来说为时已晚,但你还来得及。”我和其他听众一同屏住呼吸,聆听这个老人临终前的遗憾:“这对我来说为时已晚。”所有人难免一死,这是人类的共性。在场的所有人都仿佛不由自主地想象,当自己走到生命尽头时,会有何种憾事呢?
这个故事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其真实性及罗伯特的真情实感,让它充满了力量。只有愤世嫉俗、尖酸刻薄的人才会在听完这个故事之后依然怀疑罗伯特是否可信。
「I,重述知识」“我是谁”的故事要点有哪些?
需要影响别人的时候,要讲故事来证明你是谁,而非直接下结论说你是谁,让听众自己判断你是怎样的人,呼应昨天拆页1说提到的:人们更相信他自己得出的结论。
「A1,激活经验」你曾经在什么人群前讲过一个“我是谁”的故事,获得了他们的信任。请写出这个故事的内容。
去年给课级主管内部培训的时候,我给他们讲了我是谁的故事,介绍了我的工作经验,以及在招募面试所取得的成绩。
各位主管大家好,大家有没有遇到难以在短时间內找到合适的人选、报到前接到已录用人选的辞退电话,员工试用期內自愿离职,招来的人面试表现优秀却不能通过试用期等问题,他们都点头表示都遇到过。接下来我讲了我是谁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2008年7月毕业后,只身一人来到广州,只因为听学姐学长说人力资源管理在沿海地区发展的很好,那里有最新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我先去了一家上司公司从事招募工作,每年共计招募一般专业人才100多人,都保持了85%以上的留任率。第二家公司类似猎头的公司,选择它的原因是想了解这类公司是如何运作,在这家公司主要负责批量为其他公司招募技术人才,经由我推荐的面试人员10个至少8个会被录用发Offer。目前这是我第三家公司,大家也知道在16年的时候,要在成都建立研发单位,因为有临时性,我需要在1个月内招募到97位工程师,对于我来说是很有挑战的,毕竟以前是没有招募过这些岗位的人才的,并且时间紧迫。与研发单位的各位主管积极沟通了解需求,以及与各渠道的负责人了解哪个渠道更适合我们招募此类人才,通过不懈地努力,最后在月底达成了目标的89%,研发部门能顺利运作,并得到我上司好评提报了嘉奖,同时取得了研发单位主管们的认可与信赖。及时我现在不负责招募工作了,关于招募方面的事情也会请我给予他们建议。
「A2,规划运用」如果你在昨天的作业中已经写了“我是谁”的故事,请对照今天你梳理的知识点进行修改。
原来总是为小事莫名的愤怒,家人朋友同事未按我自己想的那样给予反馈,我总会疏离他们,直到我自己觉察到为何在没有依据我的想法发生的时候,我会很愤怒呢?为何关系越来越差呢?有位哲人说过:当你发现了问题的时候意味着你已经解决了一半了。很幸运2013年接触到了心理学,有了一群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伙伴,在当年年底我获得了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那是自己只是对心理学有了皮毛的了解,我发现心理学分了很多流派和学说,通过不断的学习,发现我现在的境遇很大程度上与原始家庭有直接关系,父母的离异,焦虑母亲情绪不稳定,稍微发错就会招致一顿打骂。在我印象很深刻是上小学时候,有一次她把我赶出了家门,不让我回家也不给吃饭,通过心理学学习,我知道应该接纳感恩父母,可是没错与母亲有冲突的时候,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抱怨说我现在的境遇都是因为你,通过很长时间的学习实践,终于疗愈了曾经的创伤。前几天看到了《与童年创伤和解》书中说:“尽管你将自己深陷井中,你依旧通过足够长久的努力爬了出来,进入关系中,比如结婚生子。你的孩子并不理解,其实你还在应对童年问题,因此,他们现在会被你以从父母那里遭遇到的方式进行对待,受伤者伤人,有意或无意,就这样 童年受虐的怪圈循环不息。”,所以为了自己也为了孩子,我不断学习心理学,希望他们可以在一个健康的家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