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二胎家庭在有了老二之后家里常常陷入一种混乱:老大和老二不和,经常争吵甚至因为争东西引发大战。手心手背都是肉,做父母的两边帮也不是,不帮也不是。再者就是有了老二之后老大经常闹情绪,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自己失宠了,甚至新闻里还报道过老大因嫉妒老二和自己争宠把老二重伤或者致死的事件。
所以,家庭和睦很重要,照顾孩子的情绪更重要。但是大部分爸爸妈妈都找不到制衡点在哪里。作为一个二胎妈妈,我想在这里分享一些我带孩子的方法,
如何让老大在不排斥老二的同时还乐意帮助父母照顾老二
宠爱+参与
1
不要突然丢开
我身边很多二胎妈妈自从有了老二后通常会把老大丢给爷爷奶奶带,基本上晚上老大都是跟爷爷奶奶睡的。妈妈则只负责照顾好老二。这样就给老大一种自己从此不受宠爱,妈妈只顾老二不管自己的感觉。
我生完老二从医院回家第一天老大是跟爷爷奶奶睡的,半夜里听见他哭喊着“妈妈”大概闹腾了半个多小时,当时听的我心都碎了,第二天果断让老大和我一块睡。当时是我和老大老二睡一张双人床的,老二睡里侧,我睡中间,老大睡外侧,床边用固定了轮子的婴儿床挡着,以免老大睡觉不老实掉床。老大每晚睡前都要抱抱,我就侧身一手搂老大,一手搂老二,不然两个都要哭。辛苦是常人体会不了的。虽然身心俱疲,但我仍苦苦坚持,因为我不想让老大觉得有了老二之后妈妈就不爱他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这样给老大灌输思想“你是妈妈的宝贝,弟弟也是妈妈的宝贝。妈妈爱你,也爱弟弟。”老大那时还不满两岁,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但妈妈柔柔的目光看着他说这些话的时候也大概能明白这是在向自己证明着什么东西。所以渐渐地老大就不再排斥老二,也不再在妈妈抱弟弟的时候跟妈妈哭闹着要抱抱。
2
增强参与感
老二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就已经常常让老大帮我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了。诸如帮我把垃圾丢垃圾桶里,帮我拿扫把,帮我擦桌子,有时候我拖地他还会在一边站着给我指出哪里有拖不干净的地方。所以老二出生之后很多事情他做起来都很游刃有余了。比如,给老二喂奶的时候奶水溢出来,我会喊他帮忙拿纸巾。他通常会颠颠地跑去抽张纸然后递给我说“擦擦,擦擦”眉目间是洋溢的喜悦和成就感,有时候还会自己帮弟弟擦吐出的奶水,或者给我报告“妈,水,水”。有时候我工作太忙,或者正在做家务,老二突然哭起来,我会喊老大帮忙照看弟弟,“快,弟弟哭了,帮妈妈哄哄弟弟吧,给弟弟拿个玩具。”不管此时老大在玩什么,都会飞快地跑去弟弟那里拿着玩具逗弟弟。如果弟弟是翻身翻不过来老大就会跑到我这里给我打报告“弟弟翻,翻”。每每这时我都会表扬老大,“嗯,妈妈知道了,谢谢宝贝,真是个好哥哥!”
现在每天晚上七点多钟吃过晚饭老大都会要求上床,然后在床上拿着玩具把弟弟逗的哈哈大笑。不要觉得老大年龄很大了所以才会配合妈妈照顾弟弟,其实他现在才两岁一个月,弟弟六个半月。但,你看,他已经学着把弟弟照顾的如此之好了。
增强老大在老二成长过程中的参与感,让他觉得弟弟或者妹妹在生活中是和自己一体的,自己不再是独立的一部分,他对突然多出来的家庭成员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排斥感。
3
培养责任感
每当老大帮老二做了一些事情,我都会表扬他夸赞他“宸宸真棒,会照顾弟弟了,真是个好哥哥!”被表扬的老大总会有些害羞地眯着眼睛笑,对弟弟的事情更加热衷。我也常常给他说“宸宸是灏灏的哥哥,灏灏是宸宸的弟弟,哥哥要保护弟弟哦。”老大通常也会附和着说“宸宸哥哥,灏灏弟弟。”在我忙起来的时候,我对老大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宸宸,帮妈妈看着弟弟啊,妈妈要忙了。”老大不懂的什么是责任,但大概是我经常这样说,经常把弟弟丢给他照顾,他慢慢地也觉得自己应该在妈妈拜托自己的时候好好照看弟弟。正是这样,无形中培养起了老大的责任感。而照顾好弟弟从妈妈那里获得的赞同感常常使老大信心满满。
4
转换方式 杜绝盲目指责
刚开始的时候出现过老大突然把东西,诸如玩具枪,鞋子等丢到老二身上的情况。我和家人也是防不胜防。老二有时哈哈大笑,老大也跟着笑;老二有时被砸痛了就哇哇大哭,老大知道自己闯了祸耷拉着脑袋,缩着肩膀站在一旁怯怯地看着我。我强忍着怒火抱着弟弟问他,“宸宸,你是不是想和弟弟一起玩啊?””嗯,“他点点头,眼神中怕怕的。”但是弟弟太小,拿不动,你这样会砸痛弟弟的,以后不能这样了知道吗?“”好。“他点点头。但小孩子记性哪能那么好呢,还是有再犯的时候,实在太过分了我就拿东西在他身上敲下,让他感觉到疼但又不至于伤害到他,他疼的哭了,然后我问他,”疼不疼?“”疼“他哭着回答。”那你砸弟弟身上,弟弟疼不疼?“”疼。“”以后不能这样了知道吗?“”好。“那时老大经常说的就这一个字”好。“无论你说什么他都说好。真是让人想发火也发不起来。
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大渐渐明白不能随便朝弟弟身上丢东西,而是改成把弟弟的手指掰开把玩具放他手里。
至今为止老大算是非常懂事的孩子了。虽然老二已经有意识从老大手里主动抢东西,但老大通常都会让着他。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经历,但每个宝宝都是不同的,每个家庭环境和孩子的监护人又是不同的,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希望这些经历能给到二胎家庭一些帮助吧。
每个宝宝成长的过程
其实也是一个家庭成长的过程
我们陪伴孩子成长
事实上孩子也在陪伴我们成长
本篇文章首发于原创公众号“懒树闲”,转载请注明作者以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