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人类从“独白时代”走了出来,进入到了“对话时代”。
在这个全球对话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教师呼唤,要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要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提升儿童数学学习“对话力”,究竟“为何”与“何为”?
一、意义叩问:儿童对话力的价值探寻
1、提升对话力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
提到对话,教师不禁会问:有了“倾听力”“表达力”,为什么还要将“对话力”作为七大学习力之一?
也有教师特别担心:对话力的培养,需要耗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教学质量受影响怎么办?
其实,对话并非倾听与表达的简单组合,即便学生会表达、会倾听,未必就能展开高品质的对话,需要教师进行对话方法的具体指导和对话能力的渐进培养。
再者,儿童对话力的培养与提升,前期固然会耗费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堂对话系统一旦建立,良好的对话生态一旦形成,学生就可以在这样的场域中高效、主动地学习。
(1)对话,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
每个人都有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乐于分享是儿童的天性之一。
课堂中的相互讨论、分享交流,可以让儿童自信地直抒己见、彼此启发、共同进步。他们体验成功的同时,还体验到了成就感。
(2)对话,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
常听老师抱怨:“我已讲解千百遍,你仍待题如初见!”学生为什么总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呢?
因为在单向灌输式的教育中,儿童并非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他们扮演着“指令接收器”、“知识储蓄罐”的角色,自然也就心不在焉、游离在外。
而对话则不同,因为只有人格平等的主体之间才可能发生对话,所以,对话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卷入,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持久、更深入。
(3)对话,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话不仅可以弥补个体思维的偏见和漏洞,还可以促进自我检视与反思。
同时,学生在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中体验到自由与民主、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宽宏,并受到激励与鼓舞、指导与建议,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2、课堂对话在数学学习中的现状
(1)对话源缺位——貌似师生关系平等的“假对话”
教师、学生、文本是独立平等的“对话源”,应相互作用。课堂中“满堂问”“自由谈”,都会导致学生“对话源”的“缺位”。
(2)对话流受阻——浮于数学知识表面的“浅对话”
多个“对话源”应相互交流、碰撞,形成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股“对话流”。
然而,由于学生表达力不够,倾听现状不容乐观,导致“对话流”受阻,无法深入开展多回合的对话。
二、路径规划:儿童对话力的行动研究
如何能让学生慢慢从“敢对话”、“能对话”逐渐走向“会对话”呢?笔者进行了一些草根式地摸索与尝试。
1.问题引航,由“无目的漫谈”走向“有主题共话”
教师在组织和调控对话时经常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做到收放自如。有时预设好的对话活动不知不觉中成了“无目的漫谈”,不了了之。如果其间设计1至2个核心问题加以指引与推进,对话就可以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3、切片分析,由经历对话活动走向积累对话经验
什么是优质有效的对话?对话中,倾听同伴发言时要注意些什么、如何做出回应?课堂上的对话往往转瞬即逝、难以留下痕迹,等你再想回顾总结时,往往时过境迁。俗话说,百般说教不如帮人悟到,借助小剧场或者拍摄VCR的形式让课堂“原音重现”,与学生一起“切片分析”,不失为一个方法。
学生的对话力必须通过对话活动来提升,但是经历了对话活动,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提升对话力。通过这样的“原音重现”,可以让一些或转瞬即逝、或若隐若现、或可遇不可求的东西得以浮出水面,让学生在“课堂扫描”中不断反思、积累、萃取对话的有效经验。
4、“世界咖啡”,由汇报分享走向融合共创
“世界咖啡”,是近年来流行于国际层面的一种团队学习研讨方法。在世界咖啡汇谈中,所有的参会者会分为若干小组,每个人针对设定的主题发表见解,碰撞激发创新点子,研讨并形成集体的大智慧。这样的汇谈,它的精髓就在于:分享+碰撞、融合+共创。因此,“世界咖啡”是一种创造集体智慧的汇谈方法,是一种用对话解决问题、找到方案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理念下,我们重新审视课堂,由衷地感慨,要以学为中心,关注每一个。让每一位学生都思考起来、交流起来、争辩起来,这才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在场学习,“世界咖啡”的汇谈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人人在场”。另外,大家都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殊不知,授人以“渔”的同时还要授人以“遇”。“遇”,指的是一种环境、一种生态、一种场域。也就是创造一种可以改变学习状态的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生态中,不自觉地卷入学习。当然,“世界咖啡”的汇谈方式耗时比较长,需要教师安排长课时进行,也需要教师从单元整体备课的角度组织安排,不要囿于教材中课时的划分。西方有一句谚语: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腾讯公司也有一句口号:连接一切,赋能于人!
——这两句话,同样适用于学生的学习。我们追求的有效对话,不是线性的一问一答,不是听与说的简单叠加,更不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之后“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而是通过对话,能看到学生认识的提升、方法的扩展、思维的进阶,在生生对话之后,相互理解、视界融合、并共同拓展向前。我们追求的有效对话,是点亮学生、赋能学生,让学生与美好的学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