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是冲刺<人类学入门>上篇的复习~
一开始有种给啥读啥,所以不太理解,后来翻来之前阅读方法的笔记,才能大致明白作者的思路,现在呢就从本书内容去讲述写的脉路,哪些部分吸引我,对自身是否可以借鉴,哪些可以大家吸取~
1.本书内容
作者约翰•奥莫亨德是大学的人类学教授,写书的主意是倡导我们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书中解析人类学是探索人类的一门学科,即人类是什么,人类所做的行为思想为何不同,背后隐藏的价值文化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当你了解人类的不同思想不同行为,不同的背后文化,才有可能包容,理解,才能从个人的角度延伸到整体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部分是整体的一面,所以单个面看往往是冲突,哲学家克氏也曾表达过。
而围绕人类学作者采用清晰的思维方式去讲述,从概念性问题-自然性问题-整体性问题-对比性问题-时间性-生物性与文化,其中文中以整体思维强调去分析每个相关性。
整体观是一种把观念与行为当作相互关联的要素,置于更大的文化和异文化背景下来理解的视角。整体性思维可以说是这本书的核心。
2.我最喜欢的部分
*
无论你是改革者、批评家、科学家,还是某种主义的维护者,都需要通过了解人类不同的文化去反思和推进你的工作;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更是需要这种思维,它会让你走出文化的偏见,跳出思维的局限。
笔者认为,思维方式会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思想偏激的人很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整体性和比较性思维,对于他不理解的文化和行为,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在互联网影响广泛的今天,我们会越来越容易接触到“毁三观”的观念,有些人会以包容的方式去理解,有些人则会化身为狂热分子。我想,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并非对错,而是差异,以及我们对差异的理解。
*
民族志田野调查,即到田野中观察事情发展,不进行任何干预。
这个特别在于:如何更好了解文化,需要用自然性的方式去融合,让对方即便你在我也可以正常生活不受打扰。比方男女相识之初,如果男生是过硬的方式,甚至触犯底线,这关系难以向前,也就不能更好相互了解对方。
当然这个田野调查也有缺陷,只能看到部分,还得结合整体思维去融合。这个整体思维说来宏观,可以从亲属关系,经济状况,社会生产,环境变化,与文化有相联的地方去分析。
3.跟我们生活有什么用
这本书是提高搜集能力,我想可以当研究一方面的主题,但没头绪,可以借鉴书中的思维脉路。
比方说了解职业规划,从概念性,到追溯职业规划源头,做职业规划与不做职业规划的对比性,再从整体,看不同人的职业规划的共同点,做的过程出现的常见问题,这个与性格,个人兴趣,能力是否有相联?从时间性讲,过去如何,未来如何,过程会有什么影响职业规划的再次变动,原因是什么。从人与职业规划,工作的关系去分析之间相互的影响,有什么可以辩证。
哇哈哈~写完! 觉得脑子用尽了,不过啊我们要脚踏实地做出来,这样思考才不会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