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面试了一位姑娘,简历上这个也精通,那个也精通。结果来了一看,很多基础概念都混淆不清,完全没有性能优化的意识。我就很诧异,这完全不像是有5年工作经验的人啊?
回顾了下她的工作经历,每份工作都不超过两年,最近两份工作不超过半年,都是新兴的创业公司,工资从12k涨到17k,又涨到25k。
这位姑娘报着拿更高工资的期望,却在发现在我这里连最基本的及格线都达不到。巨大的落差让她崩溃了,哭成个泪人儿,于是接下来的面试只好变成了心理辅导。
为什么会这样?
我慢慢了解到她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加入一家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胜任了工作后便心满意足,开始找下家。跳槽加薪来到一个新公司后,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同事磨合都需要付出不少时间和精力。当一切走上正轨后,又开始蠢蠢欲动……
很不幸的是,最后这两家创业公司不缺钱,又太缺人,于是通过各种关系高薪挖墙角。这位姑娘跟着一位同事一跳再跳,工资翻了一倍多,没想到最后一家公司x租宝没多久便因为政策原因轰然倒塌,只好出来再找工作……
收到这样一份5年工作经验,“精通”各种技能的简历,我自然满怀期待发出了面试邀请。随后这位姑娘坐在了我面前,上演了前文讲述的这个故事。
工资越高就越好吗?
这位姑娘持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只要我能胜任当前的工作,就应该年年涨工资;如果不涨工资,就要跳到能开出更高价格的公司去。
能够胜任一份工作,仅仅是一切的开始。同样的岗位,大家做的事情都大同小异。如果只以“完成”来衡量的话,经过培训的应届生和熟练的专家比起来大概只有效率上的差异罢了。
工作的本质是创造价值,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能否创造更多的价值。不论是怎样的工作,只要肯沉下心来钻研,每个细节都有无止境的优化空间。
每个经过优化的细节,都充分显示出了你比他人创造更多价值的能力,专家和新手的真正差距就在这里。如果你比同岗位上的其他人更努力,总有一天会成为这个岗位上最能创造价值的人。
当你能创造更多价值,并让你的老板意识到你的进步时,工资自然会涨。然而,自身成长与进步才是我们工作的真正目标,涨工资只是附带获得的结果而已。
如果仅仅为了更高的工资跳槽,而自身却没有与之相符的成长,最终就会和上面这位姑娘一样,陷入高薪低能的窘境。
从这一点来看,许多新兴企业高薪挖人其实是在毁人。很多虽然现在平庸但仍有机会进步的人在被高薪挖走后,便误以为自己的价值已经得到了提升;于是从追求自身的成长与进步,转为追逐高薪,距离走向卓越的道路越来越远。
如何成为中国第一?
常有人问我:你是怎么玩魔方、玩扫雷玩到中国第一的?
其实我在真正成为中国第一之前,只是在享受魔方和扫雷给我带来的乐趣而已。
在玩扫雷那段时间里,我废寝忘食,每天都在想着怎么能把操作最优化,提升反应速度……
在玩魔方的那段时间里,我在走路吃饭坐车等电梯乃至上厕所时,魔方从不离手,每天都在研究这个CASE用什么公式更好,这个公式用哪种手法更快……
在每次打破自己的记录时,我都会感受到突破自我极限时那种强烈的满足和成就感。
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自发地追求纯粹的快乐,这是无比强大的动力,这也是取得任何成就的根本原因。在这种动力的作用下,我会想出办法来创造不具备的条件,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
然而在真正成为中国第一之后,我变了。
我开始恐惧失去已经得到的东西,开始在意别人的评价,为了证明自己是“中国第一”而去参加各种比赛,并把比赛的失利归因于发挥失常、运气不好。
我放弃了继续钻研和进步,天真地认为每天保持大量的练习就能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当目标不再是追求纯粹的快乐,而是功利性的维护名誉时,被人超越便成为可以预见的结局。
很久以后,我才领悟到那所谓的“中国第一”,只是结果而已,不应该作为目标。
结果和目标
许多企业会用刷榜、预装、买流量等方式来获取用户,然而在停止营销投入的同时,用户也就停止增长了。他们不明白用户量的增长是一款好产品所带来的结果,不应该作为目标……
许多人考研、读博,找枪手写论文,获得学位后却还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他们不明白用人单位真正需要的是钻研精神和专业能力,学位证书只是结果,不应该作为目标……
许多人参加各种“xx速成班”,狂背各种面经,以图通过面试,拿到知名企业的offer……
有太多太多的例子可以说明,分清结果和目标有多么的重要。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仍在将别人取得的结果当作目标去追求,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