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诵读,不离不弃,礼也
藏之书橱,坚不易主,义也
坐拥书城,勤加拂拭,仁也
年长日久,力驱书蠹,智也
书不外借,借必索还,信也
——冯汉斌
一日不读书,心源如废井
作家多半是书痴
而冯汉斌嗜书之态
更让传媒君不由敬佩
所谓“君子博学于文”
冯汉斌广泛涉猎
古今中外名著、乃至轶文野史
熟读强记,从中汲取养料
最多时一年读完了150本书
每次还不忘做读书笔记
有时候一个月就要写整整两本
冯汉斌说
“ 当时毕业后来宜昌时,别的没有带,就带了200多本书到宜昌。30年过去,家中藏书已达三万册了。我喜欢的书是《红楼梦》,收藏了数百种红学著作,光《石头记》的版本就有十多种,《红楼梦学刊》和《红楼梦研究集刊》全部收全了。”
这三万册的藏书包括古籍
近人诗词集、书信日记、红学
读书、毛边本、签名本
地方文史等十多个藏书专题
这些藏书都是他在宜昌工作生活
三十年的精神积累
冯汉斌说
“ 当拿起一本书时,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里面,我们可以与那些伟大的心灵对话,讨论从未想过的问题,一起分享,自身也会得到提高。”
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充实心灵
读书可以说是最好的一种生活方式
抱真唯守墨,求用每虚心。
冯汉斌不仅好读书,还喜欢研究
他说
“ 读书,让我找到不少独特的文化线索,发掘并报道出不少重大文化新闻。”
之前还在当记者的冯汉斌
从当时的《中国青年报》上读到
宜昌知青李谦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给该报写信
要求为著名手抄本
《第二次握手》的作者张扬平反
这封信还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
从这一条珍贵的线索出发
冯汉斌千方百计在武汉找到了知青李谦
又与湖南省作协联系
找到了著名作家张扬
最后让两人在宜昌实现了第一次握手
明清清言小品《围炉夜话》的作者王永彬
其生平及祖籍一直语焉不详
冯汉斌根据读者报料
并经过大量读书所得
在宜昌媒体中率先并独家披露
王永彬是宜昌人
此系列报道推出后
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关注
各大网站竞相转载
而宜昌地方志办公室
通过冯汉斌的报道
在新版市志里增加了王永彬的人物传记
作为三峡晚报副刊部主任
他开办“品书香”读书版,为读者推荐好书
还与宜昌市图书馆合作
连续十多届开办读书征文活动
并主持推出宜昌市换书大会
倡导新读书理念
笔端书哲理,浓墨蘸诗情
鲍勃迪伦问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
才能看见天空
冯汉斌说
写诗就是最好的仰望
“ 在这个仰望天空的诗人谱系里,屈原以《天问》仰望,杜甫以《登高》仰望,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仰望,叶芝以《当你老了》仰望,北岛以《结局,或开始》仰望。经由仰望之径,黄金在天上舞蹈,诗情在大地生长,人类的生命增加了厚度与宽度……”
冯汉斌在创作诗歌时
往往不分场合,让灵感肆意倾泻
关于诗作的主题
多是围绕对于人生社会的思考
谈及诗歌创作的来源和动力
冯汉斌思索一会儿,说道
“ 其实,每个人的灵魂都需要一个出口。诗歌或许就是其中的一个出口,通过写诗抒发自己的情感。比如在我们青春期,写诗就可以是青春期宣泄的一个出口,当你作完诗后,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还记得,最多时一天写了20多首诗。”
冯汉斌是中国作协会员
目前担任宜昌市作协副主席等多个社会职务
作为一个作家、诗人
出版诗集《与词语对舞》
他还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写成散文,整理成书
《归州十八拍》里记录了他部分所思所得
阅读给人带来的快乐,是伴随一生的
拜读书所赐,冯汉斌十多年来
驾轻就熟地采访了北岛、方方
郑愁予、舒婷、杨炼、余华
刘醒龙、洛夫、赵瑜
王家新、迟子建、流沙河
勒克莱齐奥等数十位国内外文化名人
让宜昌读者分享这些大家的精神财富
冯汉斌与著名诗人洛夫伉俪在三峡
冯汉斌与著名作家方方
冯汉斌采访著名诗人北岛
他主持的三峡晚报万生堂读书沙龙
邀请到张扬、肖复兴、余秀华
和宜昌市众多知名作家
与市民现场分享读书写作和人生经验
现已举办三十多场,影响一方
著名作家肖复兴写作分享会
吃美食,是舌尖上的狂欢
而读好书,是心尖上的狂欢
冯汉斌说
“ 读书可以带来持久的愉悦和灵感,这种快乐是伴随一生的。从某种角度来说,读书改变了人生。记得当时采访著名作家余华时,他说没有广阔的阅读,就没有广阔的写作,所以是阅读藏于写作,阅读应该比写作更加绵长。”
关于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冯汉斌说
“ 你需要不断的阅读,因为了解新的东西,可以唤醒我们内心沉睡的某部分东西;同时, 要进行有难度的阅读,打个比方,有的书我一天可以看完,但在读钱钟书的《管锥篇》时,我一天只能看七八面,碰到读起来有点吃力的时候,不要放弃,当你吃透后,你会觉得很愉悦……”
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
树立全民阅读先进典型
引导全社会形成
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浓郁风尚
宜昌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合宜昌建投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