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奇离开百度的新闻成为了近期科技圈内的热点话题,其在百度巨轮上进行的改革,成效瞩目,百度股价在他到来的那一刻提振了60%,一年后离开的今天,百度的市值又瞬间蒸发了近100亿,在国内如果说一个CEO能如此的影响市场和企业行业,除了陆奇实在难以找出第二个。
在这里不去讨论百度沉珂与陆奇功过,单论“奇”之才能与人品,业界一致好评,雷厉风行的作风,大刀阔斧的改革,卓有成效的管理,让这个已经年近60的人赞誉有加,离开百度后的陆奇去向成谜,但是无可否认他需要一个更大的施展抱负的平台,我仿佛看不到他的年龄边界,这不是一个弯腰老者,更像是一个少年充满了斗志和雄心,寻找着更大的舞台和发挥空间,在这里祝福他,关注“奇”的下一步的发展。不过对于自身而言,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一个从工程师身份走出来的商业家、行业领导者,他的脑袋里都装了什么,值得循迹和探索。
陆奇之职业发展轨迹
1、扎实的学术背景和科研经验:毕业于中国复旦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后留校执教。1992年陆奇留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并于1996年5月毕业,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2、跨国企业与核心业务的历练:博士之后,陆奇进入了IBM,两年后加入了雅虎,凭借对工作的认真投入,从普通的程序员,一路坐上了雅虎的高级副总裁,此间耗时10年,负责当时世界第一的搜索业务,属于雅虎最核心的高管之一。当时,陆奇个人已拥有20项美国专利。
3、管理和业务能力的持续提升:2008年12月,加盟微软(Microsoft)任执行副总裁,担任微软Bing项目的负责人。作为微软在线业务部门总裁,陆奇是微软四大业务部门负责人之一,掌管一支10000多人的技术团队,并直接向CEO萨蒂亚·纳德拉汇报,这是大陆华人在外资科技公司总部所任职位的最高级别。
4、时势与英雄互造阶段:2017年1月17日加入百度,开始了在百度的事业。
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可以看到一个十分合理清晰的发展轨迹,十年漫漫的计算机求学之路,积淀了深厚的专业功底和职业素养,注意到35岁毕业的时候陆奇才刚刚拿到博士学位,为现在35岁就被中年危机的童鞋们感到汗颜,人家的职业从35才刚刚起步。也可以看到在这之前最重要的是什么,“所从事行业需要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不是熟练不是简单应用就行,而是能精通和应对问题并拿出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可能花费的是5-10年的时间去磨练。
其次,第一梯队的IT科技公司的核心业务部门的工作经验,这个对我们的启示意义也比较重要,长期的职业发展去哪里工作、在哪里成长是一个抉择问题,有选择初创企业也有的是大厂,从概率上和长远角度来说,更应该是后者,陆奇的职业发展是从IBM——雅虎——微软,且围绕的都是核心的上升期的业务发展,在这里完成了从技术到管理的转型。
最后是,输出能力,十年专业基本功的塑造,二十年顶尖科技企业的职业爬升,并没有着急把能力变现而是持续的积淀和打磨,这与我们在社会上看打的大部分人相反,许多稍有建树和名头的小青年就迫不及待的去输出自己的知识和积累,没有好好反思和打磨自己品牌和价值,提前变现自己结果就是过早的榨干了自己的储藏,以至于后劲不足,又得重新回炉。反观陆奇之发展,一步一步,清晰可见!
优秀工程师的五点要求
当然,陆奇本人也在内部讲话中总结过一名优秀工程师的要求,这应该也是他作为计算机科学博士及优秀的管理者所遵循的路线,摘取其中的一部分放到下面(想看原文的请戳下方参考链接):
1.Believe in 技术
盖茨提到微软公司的宗旨就是:写软件代表的是世界的将来。为什么?未来任何一个工业都会变成软件工业。盖茨是对的,因为任何工业任何行业自动化的程度会越来越高,最后你所处理的就是信息和知识。
但现在软件的做法又往前提了一次,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不光是写代码,你必须懂算法,懂硬件,懂数据,整个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有一个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技术,特别是我们这个工业所代表的技术一定是将来任何工业的前沿。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坚定不移的深刻的理念,相信整个世界终究是为技术所驱动的。
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创新
很多大公司包括微软在内,内部的 Code 都重做了无数遍。每一次你写一行新的代码,第一要做的,先想一想你这行代码值得不值得写,是不是有人已经做了同样的工作,可能做得比你还好一点。有没有其他人已经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你可以把你的时间放在更好的创新上。
特别是大公司里面重复或者是几乎重复的 Code 实在太多,浪费太多的资源,对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不是好事情。
3.追求 Engineering Excellence
Engineering Excellence,工程的技术的卓越性和能力。任何市场上竞争就像打仗一样,就看你的部队体能、质量,每一个士兵他的训练的程度,和你给他使机关枪、坦克,还是什么样的武器。
所以Engineering Excellence 跟这个类比,我们要建的是一支世界上最强的部队,每一个士兵,每一个领军人,每个人的能力,他的训练都是超强的,然后我们给每个人提供的工具和武器都是一流的。
我另外还要在这里强调的一点就是Relentless pursuit of excellence:永无止境的不断的持续的追求。我们要么不做,要做的事情一定做最好,这是我对大家的要求。数据库也好,做大平台也好,大数据也好,我们要做什么事情,我们一定要下决心,这是我对你们每个人的要求,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做最好,一定要是做业界最强的。
每天学习
每天学习,可能是对每个人都是最最重要的。
我今天分享一下,我自己怎么想我自己的。就很简单一个概念,我把自己想象是一个软件、一个代码,今天的版本一定要比昨天版本好,明天的版本肯定会比今天好,因为即使犯了错误,我里面有 If statement,说如果见到这个错误,绝对不要再犯。
英语,另外有一句说法就是 Life is too short, don’t live the same day twice. 同样一天不要重活两次。每天都是不一样,每天为什么不一样,因为每天都变成最好,每天都变得更好。今天的版本一定要比昨天好,每个好的、杰出的工程师,杰出的技术领袖,一定要保持自己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学习的范围。
Ownership
最后是从我做起。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来讲,世界是会变得越来越乱的,我们想做的事情就是把它变的更简单,让我们生活变得更美好。
而且具体的,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做到唤醒万物,但是这一切是通过每一个人的一点一滴的行为累计起来,从我做起。还有 Ownership,看到机会不需要问别人,有机会就去做,看到问题也不要去问别人,就把它 Fix。
如果单看这五点,WTF又是一篇大佬来忽悠的鸡汤文,但我想总结的不是copy上面的原话,应该这样看:一个好的IT工程师,必须要学习很多领域的知识,仅仅依赖于IT的专业知识其实是不够的,在刚开始可能停留在用技术解决技术问题,但是一旦再往上走就会面临困难,你需要打磨一款好的产品,如果不懂产品思维,你不可能成为一个最好的工程师,但是要做世界一流的工程师,不光要懂产品,可能还要懂商业,懂生态,因为你的责任是要能够看到未来,把技术和将来的需求相结合,让你的平台、开发流程、你的团队为将来做准备!如此而来,陆奇所说的可能就是这么去做的,从解决一个个的技术问题,到推出一款好的产品一直后来可以影响到一个行业的发展,人家相信技术可以改变世界,去好的平台站在巨人肩膀上去创新,去站在前沿领域去做产品、建生态,而且以一颗Engineering Excellence的心态,保持每天学习的态度。如此的经营自己的人生和事业的人,想不做大做强都难。
人怎么样度过自己的一天就基本可以看到今后会怎么样的度过自己的一生,是小富即安的心态还是不断追求卓越,这是两条路线,或许时代留给我们的选择不是太多,被动选择不如主动出击,从更高格局上去思考问题,反思自己每天所思考的问题,是不是太局限性、太稀缺性。
想想上世纪20年代的北大图书馆里,乱世纷飞的年代人人但求自保,有一个毛姓同学天天泡在北大图书馆,思考着国家的救亡图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