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在学校上学有一个毛病,总认为自己必须读与专业有关的书和论文才能叫正经事。而做其他事比如说写诗,做公众号,总觉得不靠谱。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价值观?其实这也好理解。从小到大,我都是遵规守纪的好学生。尤其是在中学,我是多么相信老师的话(当然老师也大都喜欢我),从不违反校纪校规。
在学校上课在内心底给自己定了一个标准:一定要认真听课。如果上课三心二意跑神了,我便会用沉重的愧疚感来惩罚自己。
然而,由于没有老师严格的监督,上大学以来,上课不认真跑神有了一次,就会有很多次。因而我心底渐渐地升起一种对学业无力的挫折感,认为自己学习不好本专业的知识。
到大学二年级以后,我常常安慰自己:没听课就没听课呗!干嘛什么课都要认真去听?
而实际我内心真实的OS是:怎么上课都不认真呢?你可是个学生啊!一种沉重的愧疚感涌上心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2
是谁给我以如此沉重的愧疚感(永远停留在愧疚却没有实际的行动)?是我自己给自己的吗?这的确是说得通的。你总认为人生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脑海里装下了许多个必须,思考问题比较刻板。
简单地将上课不听课这个事情等同于“我是一个糟糕的学生”,而学业的糟糕夸张化后就会变成对整个人格的否定,“我整个人都是糟糕透顶的”。
这是一个看待问题的角度。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就会变成另一种样子。
我发现在我上学以前,我就被父辈“镇压”住了独立思考的潜能力(潜,可以自行脑补一下),他们让我在上学前就已经变成了一个乖巧、胆小怕事的人。
乖巧的孩子有一个典型的特征:你说的,我都听。这样的孩子不用大人怎么管,乖已内化成他的行为模式。所以,一来到学校,老师替代了权威的家长。他们告诉你:要乖哦,要听老师的话哦,上课要好好听讲,下课要作业完成后哦(诸如此类的话)。
老师通过表扬乖巧懂事的学生,惩罚不听话调皮的学生,给学生们这样一种认知判断:要做一个乖学生,这样老师才会高兴,上课一定要认真,不然就是坏孩子。
3
我并不是要为自己的愧疚感找他人的原因,而是因为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二十几岁的我和几岁的我在某一点上并没有什么改变。从很小的时候内化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甚至严重阻碍我形成独立自主的思想。
如果谈及二十几岁的我与十几岁的我最大的差别,我想便是我会时不时质疑我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会不断提醒自己,评价一件事情,不要被一种视角所限制,被权威的观点所限制。
诸如在认真听课问题上,我长期弄错了主次,没有真正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增长知识这一个道理,而是纠结于将听课问题与人生糟不糟糕联系在一起。
虽然我仍然走不出自我意识的牢狱,时常听不见自己真实的声音,被外界的声音淹没而迷失了方向,但好歹一个小小的突破被打开了。譬如这一次,我能颤抖着身子,在这里微弱的发出自己的声音,亮出我自己的观点。
20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