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 《追风筝的人》 2017/5/21 作者 卡勒德 胡赛尼
读后感: 1) 小说的构思巧妙,写得同父异母的两个兄弟的命运。令人感慨。故事的背景是阿富汗,里面有阿富汗的背景文化的事件,包括战乱,包括他们的习俗之类,很有趣,多读一些不同国家的经典小说,能够帮助了解那个国家的一些人情、文化、世貌,特有意思。
2) “我”的那个仆人阿桑,他是那么善良,对主人那么的忠心耿耿,而主人却因为爸爸对他的喜爱而生嫉妒厌恨之情,有时故意戏弄他,愚弄他的无知,利用他的忠诚让他吃泥巴。当发生那一幕的时候,“我”并没有出手相救,而是躲在远处偷偷的看,自己的懦弱胆小,以及根本没有把阿桑当成是朋友,而阿桑为了“我”却可以千千万万遍!这样的真情,“我”不懂得珍惜,也辜负了,而阿桑至始至终,都是那么的忠诚,忠诚的让人掉眼泪,最后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主人家的房子,让人扼腕!
3) 阿桑是一个善良,勇敢,忠诚的男子汉,他身上拥有很多优良品质,可是那有怎么样,因为人种的关系,他只能做下等人,而他也心甘情愿的这样做,社会阶层的分割,使得他自卑,抬不起头。而其实,他和“我”是兄弟,本该享受一样的待遇,可是他至始至终都是住在小茅屋里,不肯住进大屋子。这么好的一个人,他的命运竟然是这样的。
4) “我”的心情应该是很复杂的,小时候内心的嫉妒也是真实的反映,而且自我的优越感也是真实存在的。但是那件事让自我的良心遭到了谴责,总觉得过不去。主人公的心思是细腻的,难怪会喜欢上文学,他心思缜密的,敏感的,但是却是懦弱的,但是他是善良的终于踏上了那段为了重新做回一个好人的征程,无疑也是勇敢的。到后面去营救阿桑的儿子,也是勇敢的。
5) 最后阿桑的儿子带到了美国,那些反应,无疑也是真实的,描写的很好。到最后渐渐情况在变好,也算是喜闻乐见的结局了。
6) 战争给小孩带来的深刻的影响,大人的谎言,让阿桑的儿子采取了自杀,因为他绝望,再也不想回到那个收留院,可想而知,收留院一定有虐待儿童的地方,让孩子害怕,宁愿死也不要回去。所谓的收留院,他们会送给官员们一些男童给他们玩弄,变态至极!社会的丑陋!所以这个社会的很多的东西真的只是表象,里面的丑恶可能令人震撼!
7) 一个社会贫穷,战争,阶级的分化,造成了这些,不禁要问,如何才能改变这个社会呢?只有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儿童才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