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场文化的博弈

在中国文化里,酒是一种礼仪,酒是一种道德,酒是一种精神,酒是沟通情感的纽带,酒是利益场上博弈的筹码,酒是一种文化传承,酒是宣泄情绪的工具…

那么在酒场上,我们要怎么去喝,怎么去表现?

这可是大有 学问呢!

通常我把酒场文化的博弈分为两种:一种是情感的博弈,一种是利益的博弈。

孰轻孰重,自己权衡。中

国人普遍认为“酒逢知己千杯少‘ ,”感情深,一口闷’。

古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今有万水千山总是情,这杯不喝可不行。

可见,在中国人的礼仪中,酒就是一种联接情感的纽带,更是一种应酬场上的一种礼尚往来的情结。

可是我们都知道酒对人是有很多好处的,同样对人也有更多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喝酒对于人来说弊大于利。轻则家庭不和,有句笑话是说男人醉酒之后的唯一壮举就是打老婆,重则丧失理智,做出背弃道德良心的事情以至后悔终身,重则丢掉卿卿性命 ,给家庭给社会带来不幸和灾难。

所以说,喝酒不仅要深谙其中利害得失,更要在酒场上的表现符合自身利益得失和自身情感诉求的需要。

那么情感在酒场文化里是怎么博弈的呢?

既然讲到了情感,那就是说酒友之间首先是存在感情关系的。

这往往体现在亲朋好友的生日宴,婚宴,逢年过节的家庭聚会上,等等…… 我想在这种场合中喝酒是要分几种情况的:

第一种,就是了解客人是否有喝酒的嗜好,喜欢喝酒的, 自己的酒量可以的话,那就 多陪喝一点,不喜欢的,自己也可以礼节到了就行,象征的敬敬酒,要体现出对来宾的尊重和在乎,毕竟在任何场合中尊重别人的诉求,不强人所难,人才恒敬之。

第二种,了解客人的酒量多少,自己能喝酒,对方也能喝酒,大家不妨酣畅淋漓,尽情畅饮,但前提决不能误事,尤其是在醉驾写入到法律里,可不要把自己的亲朋好友送到班房里哦,更要避免车祸类似的情况发生。

自己能多喝点,对方也能多喝点,陪陪他;

自己不能喝,对方也不能喝,少喝点或者不喝,体谅彼此。

尊重是最好的涵养。

 第三种,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借酒浇愁,也是酒场文化的 一种情结。

失恋了,喝酒浇浇愁;

工作失意了,借酒洗洗愁;

夫妻吵架了,借酒散散愁 。

这种酒,是情绪的宣泄,是避世的借口。

酒,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

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

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

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

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

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

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

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想当年,金戈铁马,一场鸿门宴,势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转了乾坤,换了人间。

酒场文化是一场残酷的利益博弈。

这种酒场,更多的发生利益关系的双方,大家可能没有太多的情感纠葛,更多的是建立在利益同盟或对立的基础上。

喝酒,只是创造了契机和场合而已。

这种 场合,或剑拔弩张,或刀光剑影,或血雨腥风,或不动声色;或谍影重重;或口蜜腹剑;或或心怀目的。

处在这种博弈里,要么你死我亡;

要么工于心计;要么各取所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酒的地方,就有博弈;可对酒当歌,人生又有几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