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晦的词语无法刺痛伤口,一针见血才能揭露问题。多数年轻人正在失掉自我思维,甘为被动前进的行尸走肉。
当然这种集体现象的出现并非全是年轻人自己的原因,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如今社会飞速发展,信息更迭速度更是一天比一天快,逐利的浮躁心理贯穿社会,刚毕业的大学生与资本社会有着巨大的信息差,正是某些老板眼中的小肥羊,职场潜规则日新月异,招聘黑话层出不穷。前人的糟糕入职经历通过网络真真假假不断传出,待毕业的学生望而生畏,最后只能选择自己最信任的方式——考试,投入到考公、考研大军之中。
为什么说考试是大学生信任的方式呢,因为这是从小到大学到的最扎实的本领啊!为何如今教育提倡改革,就是因为应试教育逐渐暴露出些许问题,比如高分学子仅仅是会考试获得高分,又或是会用知识解决试卷题目,但毕业进入社会将再也不会使用……一位学子起早贪黑苦读十二载,漫无目的盲学四年,参加考试成百上千,之后告诉他:以后不用考试了,去吧!用你学到的本领进入社会。自我反思后最大的本领就是考试,那么道路就很明显了,仅有考公,考研。
学生的恐惧与焦虑除了来自内心对社会的不自信,还有就是来自当下社会的教培机构的大量兴起,他们用铺天盖地的做题攻略招揽学生,用保证上岸的字眼挽留学生,确实教培机构的老师做题非常厉害,教的做题攻略也很有效,许多学生也考出了高分,按理说是好事,但是机构不做慈善,为了提现所收学费的价值,老师往往提供最实用的做题技巧,教书做到了却少了育人。
社会热潮,上岸、上岸、上岸,把考过了喊作上岸,这其实是个人不太喜欢的一个说法。何为上岸,舍舟登陆,脱离苦海,登上乐土。大多数教育机构时时将上岸作为鼓励词,让学生埋下了考过了就可以放松的错误心理。成为研究生,成为公职人员,是为了放松的话,那么科技的发展,民生的基本保障那可谓是道阻且长。
考过之后并非康庄大道,社会之路也并非想象的艰难险阻,保持自己的思维清醒,比起早贪黑的盲目跟风刷题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