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看到与父母对薄公堂的孩子,也会经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啃老、懒惰、从不做家务、不听话、不爱学习,跟孩子没话说,孩子只爱玩游戏等。
我们曾经期盼一个新生命的降临,当孩子出生的时候是多么神奇,我们是多么兴奋。当下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最好的给他们,希望他们将来幸福快乐!我们一直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照顾着。只希望他健康成长!
孩子终于可以上幼儿园了,孩子带着我满满的爱来到了幼儿园。我有焦虑、有忐忑、有担心还有希望他们早日融入了幼儿园并开心快乐。当我听到很多来自于幼儿园老师或者是家长的对我孩子的评价,或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期望时。我也有了对自己孩子未来新的期望,当我有了这些期望之后,会因为他们不肯上幼儿园、不按时刷牙、睡觉、起床、或浪费水电食物等而生气,我会批评他们、教育他们,从不在意他当下的心情,我觉得这么做是为了孩子好,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母亲。而我的孩子只能默默地接受了我的情绪。这时孩子还坚信我是他们最爱的妈妈,他们相信那个曾经他们的欣赏、包容、爱他们的妈妈会回来的,他们选择了接纳附有条件的爱。
幼小的肩上扛着这沉重的爱,上了小学。我又担心他们输在起跑线上,给了他们很多学习任务,报了他们不感兴趣的兴趣班,孩子快乐少了,怀念幼儿园。而我丝毫没觉得孩子的压力大了,对孩子的要求更多了,好的学习成绩,自律性强。完全不在乎孩子是否真的喜欢做那件事情,也不在乎孩子当时是否快乐,只要能完成任务学习,成绩好我就开心。只要有一样没做好我都会大发雷霆,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而我总觉得这样是对孩子好的,我对他们越严厉越好。增加了更多有条件的爱。如果孩子是一名合格的战士只要听命令去执行任务就好了,保证父母不会生气的。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有自己的喜好、思维、选择,而不是机器。因为观念的不同,孩子与我的关系慢慢变了,有些心里话不愿意跟我讲了,拥抱也变少了。孩子在怀疑我是否还爱着他,或者是富有条件的爱着他,还是以前那个爱他的父母吗?
孩子带着这沉甸甸的爱在进入了初中、高中阶段,随着年龄的成长慢慢的脱离了我,他们会觉得我只知道让他们学习,只知道处理事情,一点都不关心他们内心真正的需要,一点也不懂他们,他们失望了,这时他们发现同学朋友更懂他们,他们有什么心里话选择跟同学朋友说。孩子与我疏离了,是我一步一步的把孩子推出去的。我错了,我需要学习怎么样去懂得孩子,去了解孩子、欣赏孩子、接纳孩子的不足。
于是我真的去找专家学习修炼自己,庄教授问我与孩子的关系重要还是事情重,先处理关系还是先处理事情?因为我希望孩子不要怀疑我对他们的爱,我也需要孩子对我的爱,希望我们的关系能回到孩子出生时的亲密。我发现原来所有等问题都是我的错,孩子从来没变过,我应该改变自己接纳现实中的孩子,而不是我想象中那个完美的孩子。我们相处不好是因为我对孩子要求过多,忽略了孩子当下的需要,我作为家长更应该想办法让孩子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处理问题,引领孩子成长,将孩子培养成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思想品德优良、具有奉献精神又有独立创新能力的新一代。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有能力去引领我的孩子,去创造幸福的家庭。想当家长只要生个孩子就可以了,想当好家长是需要学习需要智慧的,刚听了同学的一句话: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让我更能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母亲的重要性,要坚持不断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