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学院(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如果说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中,唐诗宋词难免有些高深晦涩的用词的话,散曲则是一个相当特殊的特例。散曲的语言明白如话,几乎不需要注释,今天的人都能读懂。而在这其中,则尤以元代的散曲最为出名。元曲的出现,成为了继唐诗宋词之后又一个艺术高峰,所以人们习惯说唐诗宋词元曲。而在这其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代表人物,就是今天我们要来聊的这位被列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

        “困煞中原一布衣”

        元朝读书人的命运往往跟整个时代息息相关,蒙元时代的茫茫中原,读书人有鸿鹄之志,欲图振翅九天。

      马致远也是如此,他年轻时有着“佐国心,拿云手”的思想政治抱负,可是这个时代却如同幽深的黑夜,秋风劲吹,略带寒意。马致远寒窗苦读,屡经科举,可谓仕途坎坷,直致中年之时,方才得中进士,然后被分配到浙江省当小官吏。虽然与年少时的穷困潦倒相比,生活上的确得到了彻底的转变,但精神上的需求,却依然无法得以满足。

        马致远在官场多少还是有些政绩,否则也不至于在浙江任官吏后,又被提拔到元朝大都城中任工部主事。但即便如此,这个官阶还算不得是进入朝堂的权力核心层,就更别说实现自己胸中的抱负了。所以马致的一生,仍然是郁郁不得志,漂泊无依的。

        同时代的诗人中,曾经留有这样一句话:“东风万里衡门下,依旧中原一布衣”。而马致远也怀着同样的心情,作了一曲《金字经•夜来西风里》来表达自己的无奈:

        “夜来西风里,九天鹏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

        在二十年的官场生涯里,马致远看透了世俗的可悲以及人生的耻辱,对政治的各种不满意,就有了“隐居山林其乐悠悠”的念头。所以到了晚年的时候,就过上了很平淡的休闲幽雅的恬静生活。

      “逢马不杀”

      虽然马致远他的政治抱负未能得到施展,但在元曲的造诣上却有着“曲状元”的美誉。他非常擅长“神仙道化”剧,比如《任疯子》、《黄粱梦》。这些全部都是讲述全真教的事迹,宣扬的都是教义。

        这些故事宣扬的主要都是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富贵功名不足凭。其实这是一种懦弱逃避的悲观态度。但是剧中,也对社会的现状提出了批判,把人生的逍遥自在放在了最重要的地位,这个侧面也能看出他重视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马致远还被誉为“马神仙”。有一副对联,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

        “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

        关于马致远元曲的名气之大、影响之深,还有一段佳话:

        马致远所在的朝代是元朝,其后就是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按照他的遗嘱,他的孙子即位。新皇上的叔父燕王朱棣则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即借口是要为皇上除掉身边的奸臣,实际上是自己要当皇上。

        话说他的军队所到之处,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百姓就遭了大难。他的军队路过河北东光县时,那里的百姓非常害怕,只等着倒霉。但没想到军队到后,却秋毫无犯。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燕王朱棣曾学过马致远创作的杂剧与散曲,对马致远非常崇敬。所以,他来到东光,得知这里是马致远的故乡后,便给军队下令:“逢马不杀!”谁知他的手下将领听错了,把“逢”听成了“冯”。结果,传下去的命令是:“姓冯的与姓马的,一个不杀。”

        于是,不仅马致远的家族躲过了这场劫难,连姓冯的人家也跟着沾了光;其他不姓马的,也都说他家姓马。最后,这里的百姓都保全了性命,这段佳话因此也被流传下来。

        马致远的散曲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被视为元代散曲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多的数不胜数,而其中独有一首,是独得后世推崇的,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为它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人,均不能办此。”

        而这首被王国维推崇至极的佳作,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这首,被评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是元代杂剧四大家之一,作有《汉宫秋》等15种杂剧。同时,他也是创作散曲的行家里手,《天净沙秋思》就是散曲的最为经典的代表诗作。这首散曲流露出浓浓的诗意,数百年来,深受好评。元人周德清就称赞这首散曲为秋思之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种传世佳作的魅力,历史发展到元朝,文坛上早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文体,有文赋,有诗词,人们把这些都视为雅文学,把曲看作俗文学,雅文学被认为是表情达意的媒介。而曲子则只是戏文,只能提供给戏子的表演,给人祝寿取乐。不登大雅之堂,这样曲就受到老文体的压制,可是,曲子毕竟得到了大众的欢迎,因此写曲子的文人也就越来越多,曲子呢,也就渐渐的开始雅化,要去跟这个诗词抢地盘了,文人们开始试着像写诗词那样,靠曲子来表情达意,因此,元代的散曲呢,也就带上了文人的高雅气质。而另一方面,元曲毕竟还是俗乐的身份,并没有失去通俗的歌唱的艺术特质,所以元代的散曲啊,本质上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作为元代的散曲中的经典之作,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体现出了这种雅俗共赏的特质。天净沙是曲牌,规定作品格式,秋思呢是才题目,规定作品的内容。曲牌标志着俗乐的血统,题目透露出文人诗的神韵。我们今天读这首天净沙,已经脱离了音乐的背景,因此,直接感受到的是文字本身的节奏,马致远此曲,不带衬字,遵循天净沙最基本的格式,天净沙这个曲牌,完全是由六言句和四言句组成的,可是每句的字数都是偶数,我们知道在中国的诗词里面,每句的字数大多是奇数,五七言是主流,我们一般人读诗都是两个字,两个字念的。所以,如果是五言句或者七言句,读到最后的时候,总要歇上半口气,节奏上就带有一种舒缓的美。比如说五言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到结尾处可以歇上半口气,七言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也是这样,节奏上就有一种舒缓之美。五七言就可以表现出来,这种美是中国文人诗所追求的,所以文人诗大多是五七言。而四六言,读到最后的时候,没有那半口气可以歇一下。表现出呢,是一种完满的美,但是不太舒缓,你比如说王勃自述“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一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它非常紧凑,这种句式就更多的用于骈文,在音乐中有更多的运于俗乐了。天净沙这个曲牌专门用四六言,就体现了俗乐的特点。脱离了音乐,天净沙看起来几乎就是一受句句押韵的六言绝句,读起来有一种俗的味道,就跟五七言的绝句不一样。马致远的天净沙,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名词多,你看,全曲,整个一首作品,只有西下和在可以算是动作,但意思也是很虚的,突出的仍然是夕阳、断肠人、天涯这三个形象,更有甚者前三句18个字,连用了九个名词啊,三个一组,排在一起,一个动词都没有,这种只用名词,不用动词的句子叫名词句,是汉语诗歌中一种很有特点的句法,唐人在诗中运用名词句的手法已经是极为熟练了。马致远写的这首元曲,也很好的借鉴了唐诗中这种的名词句的技巧。马致远连用了三个名词句,排列了九个名词,凭借元曲在形式上的优势,轻松地就打败了几位唐代诗人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打破了几位唐代诗人的纪录,马致远既不用描述这九件节目的具体样子,也不用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只要告诉我们,这九样东西同时存在着,就足以传达出他想要传达的意思。名词句,有雅的一面,也有俗的一面。这种罗列名词的做法,无疑也会引起普通群众的兴趣。在他们看来,能把九阳样景物高度凝练地写在一起,不用一个动词,还能组成一幅自然的画面,无疑是一种了不起的技巧,配上六言句,和密集的韵脚,朗朗上口好读好记,无论是读还是唱,都有一定的娱乐性。名词句,吸收了唐诗的精华,又容易被老百姓接受,这大概是这首散曲被传颂数百年的重要原因。名词句的使用充分发挥了元曲雅俗共赏的优势,这首散曲的形式,通俗有趣,但论起意境来的话,又绝不缺乏文人品味。秋思的这个题目,本来是文人诗的标准题目,春女思,秋士悲,为秋日的凄凉而感伤,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的专利,要懂得欣赏山水风光,懂得从细节的变迁中感受到忧伤。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那是不行的。对秋日风物的敏感,深层的忧思,令这首散曲平添了几分雅致?第一句,古藤老树昏鸦,仿佛是泼墨写意,为我们涂抹出一片旅途黄昏的景致,枯藤老树,饱经风霜,仿佛象征着生命的迟暮,也暗示着秋天是一年之中,温暖季节的迟暮。乌鸦,曾经被当作日神的象征,所以在诗歌中,常常与日光联系在一起,黄昏时分的乌鸦,带着昏暗的日光,暗示着一天的结束。而乌鸦也令人联想到生命的结束,在荒凉的郊外,一棵老树伫立着,干枯的树藤,缠绕在它身上,几只乌鸦被这落日的余晖落在上面,它们不知道,正有一位游子从他们身边经过,用诗人的眼睛打量着它们,这一句中只有粗大的景物,人是被极端地淡化,只有客观事物被静静地呈现出来。尽管如此,仔细体会的话,还是不难发现,这幅图景并非纯粹的无人之境,更不是无意义的物象堆砌,藤、树、乌鸦,是从诗人的眼中看出来的,然后,在叠印到一起,藤是枯藤,树是老树,投射着旅人寂寥甚至绝望的目光,生出些冷漠的色彩,鸦是昏鸦,在寂寥与绝望之外,又折射出黄昏的光影。因此又暗示出旅人的疲惫,虽然只是罗列了几个名词,但是,枯老昏无处不传达出诗人的情绪,让我们隐约联想到诗人的处境。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忽然就成了清新的工笔画了,比起前一句,这一句,有的了生气,有了人间的温情。一座朴素的有些寒碜的小桥,横跨在潺潺的流水上,通向一户,正在升起炊烟人家,但是,这样的温暖,并不属于荒原上的游子,因为这里不是他的家乡,温馨的人家并不是他的家园。行走于枯藤老树昏鸦之间的游子,为什么会忽然注意到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呢?此时此刻,这个异乡客到底想到了些什么?是想到了故乡,想到了母亲或者妻子,可能也在这样一个黄昏里,宁静而寂寞地生活,还是仅仅累到麻木,想赶在天黑之前找个人家住下来,就这个画面,开始隐隐地显现出人的心情,当然显现的还是不是那么很清晰的。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像是剪影,游子的形象在画面之中出现了,尽管还不是正面的特写,古树风吹马,虚廊日照旗,晚唐诗人昏暗诡异的意象再一次悄无声息地化入了马致远的散曲中,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毕竟是他乡的风景,被枯藤老树昏鸦粗暴地隔绝在身外,属于游子的只有一条承载着古往今来商人士子梦想的与失意的古道,而马上的游子没有看到,他自己的身影也与这匹老马一样,瘦削而疲惫。最后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主人公的形象终于出现了。画面变成了近景的特写,前面的九个意象没有一个不在折射出夕阳的光影,然而到这里才真正点出来夕阳,没有一次不在投射着游子的情绪,然而到这里才真正点出断肠人在天涯,这样的章法应该是精心设计的,这样的精心设计,在随便唱唱的这个俗乐里,一般是没有用,所以他明显的诗的章法。夕阳下,古树边,人家外,一个孤独的游子,倚一匹瘦马,漫天西风,无言地行走秋日的古原,他是这首散曲的主角,也是诗人自己的形象,但是诗人仍然没有额外描述他的行动,而只是把他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人对他的描述只有断肠两字,与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一样,断肠人仍旧只是一个物象,只不过是加了一个较为凄凉的限定,而更多的故事,交给读者去猜测了,也许他承受着报国无门的痛苦,也许他刚刚经历了与至亲至爱的生离死别。又或者他早已参透了自己孤独苍凉的命运。其实,这些猜测都是没有必要的。只要在这个秋天的黄昏,这个断肠人出现在天涯,出现在这一片秋景中,就足以传达一切了。《天净沙秋思》通篇泛着昏黄的色调,像是落日的余晖,像是深秋的树叶,更像是陈年画卷的颜色。在这幅陈年画卷之上,没有题记,只有物象的陈列,基于中国诗学的沉重积淀,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了一种完美的默契。仅凭这些物象的组合,读者便能很好的领会到,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没有动词的诗作,如同一部没有台词的电影,像默片一样,默默地传达着秋日特有的成熟静穆之美。好,有关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今天就欣赏到这儿。谢谢大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