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睡前带着宝宝和妈妈视频,老家没有暖气妈妈穿着羽绒服带着羽绒服的帽子,客厅依然没有开大灯,那展小落地灯让妈妈在一圈羽绒服毛毛掩盖下的脸更显阴沉。聊了十几分钟,她说光举着手机怪累的,挂了吧。我按下红色圆心的按钮,切断了现实中的联系,不禁陷入了过去的纠缠中。
小时候对妈妈什么印象呢?小时候的很多事我都记不清了。我不是那种那别机灵的孩子,就像同龄人可以完整的跟自己妈妈复述奶奶说自己妈妈的坏话时,我是完全没有耐心听完的,第一句话听不完我就跑去玩了。所以从小享有“傻丫头”的美名。与妈妈有关的几件事之一是一次大雨中回家。下午放学后下雨了,雨很大,校门口并没有人来接我。我忘了弟弟在身边没有。我淋着大雨往家的方向跑,跑到一半突然觉得跑着也是淋雨,就悠哉的走起来。现在长大了,再看这条回家的路并不远,2公里左右吧,小时候却觉得总也走不完似的。我慢悠悠的回到家,已经全身湿透了。走进院子里,发现妈妈在烙煎饼。妈妈解释说烙煎饼的火、鏊子什么的都准备好了,不能耽搁,得一次烙完。咱家离学校这么近,我要是去接你们了,你们回来就没有热乎饭吃了。我沉默着接受了这样的说辞。也许就是在这沉默里,我突然冷静的长大了。因为我理解她的话,我并不难过,但同时我也不开心,我想让她去接我。现在回想,也许我就是在这样矛盾的沉默中慢慢长大的。
小时候和父母的关系并不亲密,对爸爸甚至是怕的。一个偶然的机会可以和舅舅家的表姐一起去县城上初中,父母许诺只要我考上就让我去上。有这个机会我高兴坏了。小学时候我太顽皮了,根本没有学习过,那时候记得很深的一件事是每次要写作文了我就把作文选上的文章抄几段交上。在初中以前我从没有完整的写过一篇小学作文。成绩可想而知非常差,四年级时考了个倒数第三名。我知道自己成绩不好,但没想到这么不好,听到成绩时我吓得大哭。父母并没怎么责备我,听从老师的意见让我又念了个四年级。也许是因为5岁就上学有点太早了,留一级后我明显学习能跟的上了,那时候印象最深的是试卷上100的分数。初考100分时我几乎不能相信自己,当时还保留了几张满分试卷留作纪念,现在也不知道丢哪里去了。后来对这种九十多或者满分试卷就稀松平常了。说到这里有点远了。其实是想说与妈妈有关的另一件事。因为自己成绩不好,而舅舅家的表姐表弟成绩太好,家里的墙壁几乎被奖状贴满了。而我整个小学一张奖状没得过,倒是得到体育和美术类的奖状。就因为这个,每次与表姐表弟的相见,我都要接受妈妈的冷嘲热讽,其实就是通过贬低自己的孩子来赞扬别人家的孩子。大家好像都很喜欢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亲子之间的社交。直到我有一次带孩子去同学家完,脱口而出一句说自己宝宝不好的话来。我当即便意识到这样不对。后来再有这种想法时我都及时制止自己。时间再次回到小时候。天生性格大大咧咧的我没有因为妈妈的打击影响一丝我和表姐表弟玩的兴趣。我们一起度过了最快乐最完美的童年。我甚至想,我们的孩子们的童年已经不可能再这么快乐了。而妈妈的这些伤人心的话就是干掉泪水只留下泪痕后的枕巾。只在夜里才会对我产生一些影响。在小表姐去家里住的时候,妈妈的这些话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就这样在黑夜里听着这些话默默流泪和鼻涕,为了没有抽泣声,我就放任鼻涕自留,在枕巾上留下了一圈一圈的痕迹。那时因为自己经常去河里游泳抓鱼,耳朵有中耳炎,会往外流脓,妈妈还一直以为是我的耳朵复发了。或者是她知道那是我的泪水?
出乎意料的,考初中时我考上了,成绩优异的表姐与分数线只分之差。后来我们还是一起去了镇上念中学。寄宿制,两 个星期回家一次。在初开学的那段时间里,我太快乐了,感觉彻底自由了。在很多孩子都在对家乡的思念里哭的死去活来时,我感觉无比的幸福。
初中时妈妈在一个蔬菜批发市场找了个工作,把蔬菜装到塑料袋或者箱子里,再把袋子或箱子装到车上,纯体力活。半天能挣20块钱左右。20块钱就是我一个星期的生活费。日子还在波澜不惊的往前走着。有一年快冬天时,妈妈带我们去一个商场买羽绒服,我看中了一件很喜欢,好像要280块,那时候老妈最贵的衣服也就六百多。表姐看中了一件喜欢的120,妈妈都给我们买了。多年以后妈妈变得唠叨。说起那一年她干了一个月的活一分没舍得花,给我和表姐一人买了一件过冬的衣服,我这才了解到了那400块钱的由来。
老妈在给我们买东西,花钱买衣服上从不小气。她老说自己哪怕辛苦点多挣点钱,也要让孩子穿得体面点。现在我有了孩子,对孩子也是比老公对孩子舍得,某种意义上也是受老妈潜移默化影响的吗?
到了高中,他们开始稍微关注起我的学习了。以刚过分数线的成绩考入这所县重点中学后,我马上被淹没在一群刻苦学习的孩子中,我还是玩性不改。只喜欢看“闲书”。妈妈也进入了长达2年多的更年期。具体体现在会一直唠叨。把她从还没结婚开始就受的苦一直说到现在。我试图去劝她想开点。说也许奶奶或者爸爸的做法有他们的苦衷,她就觉得我说话不向着她,会从唠叨变成对我的谩骂和各种诅咒。我始终记得在哪本书上看到的一个原则,永远不要顶撞你的父母。我默默的听着。她转而责备我的沉默。记得一年夏天,又因为一点小事她生气了。家里来了客人,她和客人在客厅里吹着空调,我在自己房间里,在读一本书,燥热的不行。我有些恍惚,但并没有很难过,天太热书也看不下去了。我迷迷糊糊睡着了。慢慢的,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在这样的沉默里变的遥远了。
高考成绩当然是一片惨败,上了一所专科学习。大三时闺蜜受家里人影响要考本科,我受她影响和她一起努力了一个冬天。春天时我们都收到了自己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那时我找了一份工作,我喜欢上了工作的感觉。我好像从来不喜欢上学。爸爸也支持我想工作的想法,一番周折,老妈坚持让我去读书。在读书这件事上,她比谁都执拗。弟弟后来打算考研,老爸也并不支持。也是老妈的坚持。她一直在说自己小时候没有念书的遗憾。坚持认为知识改变命运。我能有今天的生活,也很感谢妈妈。她的坚持和远见成就了现在我。当时我去念本科时,放弃了一些东西。以至于即使在学习我还是在自问,我为什么要来上学!?如今我很感谢那时坚持的母亲,她一直说眼光要放长远,不能只看手心这一点。
我上大学那阵子,她的更年期症状好了些。虽然还是会絮叨很多她从未过门到现在的很多事,我和家人对她的劝至少能听进去了。心情不好时仍然会一边说着这些陈年往事一边掉眼泪。我不想对奶奶做过多的评论,虽然我们住的很近,但我对她并不熟悉。我的小时候是在姥姥家和舅家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以至于每逢过年去奶奶家,我都会给奶奶叫成姥姥。因为奶奶两个字对我来说太陌生了。但从妈妈的叙述里奶奶也俨然是经典婆媳剧中那类恶婆婆的性格角色。奶奶做过的比电视剧剧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细节我就不想赘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但生活远远比电视剧精彩。
我和爸爸弟弟默默的承受着,开导她,她慢慢也能听进去劝了。前两年用上了智能机,开始看上面的鸡汤文,她说微信拯救了她。妈妈不识字,她硬是靠着电视剧里字幕学会了认字。可见老妈性格里的坚毅。我很庆幸,爸爸的性格有些懦弱,他兄弟三个排行老二,也许是从小不受父母重视,他是三个儿子里最孝顺的,爷爷奶奶最疼的却不是他。我有时候怀疑爷爷奶奶也许谁也不在乎。妈妈的坚毅性格拟补了家庭教育中关于坚强这部分的缺失。我和弟弟的抗打击能力都很强。不管遇到什么事,老妈的处理原则永远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妈妈对奶奶对过去的抱怨中,她和爸爸的在彼此的分岔路上也越走越远了。在婆媳关系上,爸爸是那类沉默的儿子角色。他坚决不说奶奶一句不对。对各种名副其实的指责,他永远选择沉默。奶奶家这边亲戚之间关系都很冷漠。我和堂哥们住的很近却好几年没见过了,我从来没有过他们的手机号。而姥姥这边,我们几个舅家姨家的孩子,在我们建的小群里每天插科打诨各种晒娃。我们年轻一辈开玩笑,姨和舅们就分享他们的中老年人鸡汤。爸爸在群里一句话不说。 有时候会在几个哥哥和弟弟的起哄声里发个红包。
慢慢地,她和爸爸彻底远离了。她从对自己婆家的抱怨里转向了对爸爸的攻击。时间来到弟弟在上海研究生毕业了,打算在上海买房子。妈妈即使不舍得也是支持人往高处走。爸爸的工作干了一辈子,对身体是一种消耗。他早有退休的打算。于是近两年又陷入了这样的纠缠里。妈妈打零工,在拼命的挣钱,爸爸纠结着,也尽力工作着。上次回老家拿户口本,正巧爸爸在家,他刚出门回来。我回家看到他差点哭出来。爸爸苍老了好多。眼袋有三四层,整个人很憔悴。爸爸一项是很注意仪表的,他常说我作为一个女孩子都没有他爱干净。妈妈比他大3岁,可他现在看起来至少比妈妈大十岁。我的心像刀绞一样疼。去年中秋节婆婆看孩子看够了,妈妈也一直说自己干活怪累的,要来这里帮我照看孩子休息两天。婆婆满心欢喜的等她来,前一晚她给我微信发了个语音说,自己找了个工厂上班,没时间来给我看孩子了。我回好的,婆婆回家了,我请了两天假自己照顾孩子。我理解她想多攒钱给弟弟买房子的心情。我也习惯了这样的失落。记得小时候每到假期,要带我们出去玩时,他们从来不会明确的说明天我们一定会去哪,说辞一直都是可能会去。当时的心情又期待又害怕,害怕会去不了。那种心情好难过。我发誓不让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体验。答应他的事就一定办到。而我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失落因此并未当回事。
后来妈妈对这事一直有点歉意,通过视频或者电话时能看出来一点。所以后面发生的事,她好像找到了一个由头一样感觉小题大做了一下。事情是这样的,上次回老家要去我妈家送老公出差买的东西。我说不抱孩子了吧,老公说不行,孩子姥姥一直说想宝宝了。我们带孩子一起去了。去到之后她说眼睛不舒服。我们带她去看眼睛。医院人好多,我陪她上楼,老公和宝宝在车里等着。终于到我们时医生说,你这个有点复杂,可能比较麻烦。妈妈一直说牙特别不舒服就害怕是什么不好的病。我劝她说没事。习武已经快4点了。宝宝都是下午3点吃饭,这一天只在上午10点吃了150Ml的米粉。我跟妈妈说我先把孩子送去奶奶家吃饭,再来接她回家。因为我看到楼下宝宝在车里坐不住了,老公正抱着在外面转悠。天这么冷,也不想让他进医院里来。妈妈同意了。我和老公赶紧开车送孩子回婆婆家。放下孩子,给妈妈打电话要回去接到回家,她那边冷漠的回应不用了她在公交车上了。我们只好作罢。就因为这个事,她已经生气一个多月了。我不想过多的解释了。说我不孝也好,不董事也罢
我有些可怜她,又觉得有定亏欠她。正常的母女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吗?
我想到了她和姥姥。因为从小在姥姥身边长大,没到周末或者假期回家,我都要和妈妈一起去看姥姥。去到以后妈妈就开始唠叨姥姥,各种嫌弃,有时会把姥姥惹生气。我有一次看不下去了,说她:妈你要是再这么跟姥姥说话我等你老了我也这么跟你说话。她们都笑,我却很难过。姥姥已经七八十了,她的生活习惯已经不可能改变了。她依然会把妈妈和小姨买的好衣服叠着放起来不穿,会把好吃的放到冰箱里,牛奶水果存起来。我们每次去都要处理一批过期的吃食或者扔掉一批放坏的食物。姥姥姥爷老了,本来就瘦小,吃的更少。妈妈常责备他们有好东西不吃只吃那些简单的东西。还有好多事,都是妈妈生气的源头。后来我和小姨委婉的跟她说“孝顺”二字重点是在“顺”,你就顺着他的心意来吧。正如她始终无法把姥姥变成她喜欢的姥姥一样,我们也始终无法说服她。每次陪她去看姥姥,看着她和姥姥生闷气,我真的既难过又无奈。我想我将来至少不会像妈妈一样在言语上去伤害自己至亲的人。妈妈的性格像一团火,可以把你照亮可以温暖你,但同时也是那么的灼热。
对妈妈一些想说的话我也见缝插针的表达过自己的想法了,念书时告诉她自己的想法,她会把这些想法以玩笑说给别人听来笑话我。后来我渐渐闭嘴。直到结婚后关系才又重新融洽起来。可是心的距离很远。我出嫁时并没有觉得多难过,我甚至没有掉眼泪。我就是这样的性格吧?我不觉得结婚了就和父母没关系了,我还是这个家的女儿啊。我不喜欢任何围观群众下的情感放大。心里的感情自己知道就好了。爸爸曾说我,你出嫁了以后再回来就是客人了。妈妈说他别没话找话说,她永远是我们家的一份子。
怎么来评价妈妈吗?我感谢她,同时敬畏她。我身上有一些她的影子我并不喜欢,正在努力甩掉。这些年她常说我不像她也不像我爸。我说那我是捡的吗?我知道她说的是性格。是的,我并不喜欢他的性格。常常在知乎上看到很多人分享自己父母的日常让我心生羡慕,我也很期待一段亲密的关系,那是一种不掺杂任何情感利益的关系。我知道自己也许永远获得了。但我希望自己做一个好爸爸。像《杀死一只知更鸟》里的那样的父母或者其他电影里那样的父母。因此我一直让自己保持阅读,保持记笔记,保持一颗逗比又乐观的心态。不让自己像很多其他大人一样。他们都长成了自己小时候讨厌的那类大人。我希望自己不是。
很早就有想法想把这些事记录下来。苦于没有一个出口。昨晚睡前和老公聊。我说我不想做我爸妈那样的父母。老公问为什么?我说说不出来,觉得他们身上有一些负面的东西我不喜欢。老公说任何父母身上都有负面的东西。我无言以对。也许吧,就像我们不管怎么努力,始终都会带有原生家庭的一些阴影一样。但不正是这些影响决定了我们的性格吗?
昨晚给她视频告诉她过年送礼的事,她语气依旧冷漠。以前心情好的时候能聊一个多小时。当然大部分时候都是她在诉说。我和弟弟从中心开始住校。爸爸更是常年在外奔波。她一个人生活是难的。什么事都要自己过问。我很能明白她的苦衷。结婚3年了,老公出差三个星期我已经感觉生无可恋。不知道这些年妈妈是怎么熬过来的。她和爸爸也曾经每晚电话粥煲上好几小时。可时光终究是没有放过她。
这一篇写的有点多,有点乱,感觉还有好多的心里话似乎没写出来。就这样吧。让我们都慢慢长大。
也许是因为妈妈一直受着奶奶的一种冷暴力,她从姥姥那里继承来的品格又不允许她反击。她就这样默默承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