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境不好,没有太多书看,经常去叔叔伯伯、七姑八姨家借书,能借的都借,那时不知爱护,总能把一本新书借成旧书。在归还的时候用洗脸的毛巾把封面擦了又擦,总是弄得不好意思。
最快乐的时光就是没钱买书,还能厚着脸在旧书摊一待就是半天,担心老板翻脸,蹲在地上,习惯性的囫囵吞枣。现在想起来,那种坚定的幸福感,非常真切。
爷爷的抗美援朝回来公职前作了三年先生,那时候作先生不象现在,第一门功课,是引经据典给每一个门生取一个上道的名字。取学名也就是以后功成名就的大名。三年师塾,爷爷命名了两名校长,我校长见了爷爷,毕恭毕敬的站好,然后才是“先生您来了”。那时候对“先生”二字好生敬畏!如果最初想法可以称之为理想,就是长大了,能被称谓为“先生”,是件多么荣耀的本事。
记得十岁那年,在爷爷房间的一个角落找到一本中国楹联大全,现在还记得起其间的两对:
恶溪恶鱼韩退之退之
清国清民康有为有为
当时只能望文生义,有事没事信口念念不忘,直到后面学到韩愈、康有为才明白,童心玩坏两代名人,象孩提时代一起捉弄人的小伙伴一样亲切。
至于“先生”,则是从一则“无情对”开始:
门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亲,实现我一个最初最纯的愿望吧,请叫“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