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
写作计划
最近生活发生了一些变故,让我无心学习,很想放弃。
回顾以前,也有过很多次因为一些事,放弃了自己的一些计划。
从升学到恋爱到工作,偶尔会像个鸵鸟一样,会认为自己不行,把自己藏起来。
可是藏起来并不能够解决问题,想要的东西必须靠自己去争取。
如果自卑,就坦然接受自己是个菜鸟的这个事实。用平常心面对,但是绝对不可以放弃努力。
可以把目标定的低一点儿,但是不能没有目标。
我的目标:
1、下周把释若老师的课再听一遍,整理笔记
2、每天拆解一篇10w+文章
3、每周读一本书。做好思维导图
4、每周写一篇读书稿或讲书稿。
5、坚持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各平台,在今年6月份之前实现变现。
第二题
《我们的孩子》讲书稿
大家好,欢迎进入好梦kiki的读书时间,我是kiki,本期要为你解读的是《我们的孩子》,本次解读共7000字,大约需要30分钟。
在中国的现在社会中,每个家长都是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在吃穿用度,事无巨细,要求最好的。在孩子的教育,更是特别舍得付出感情和金钱:未出生时候就开始胎教,学龄前就上亲子课程和早教班,上学后要买好学区的学区房,补习班和特长班更是不能落下,放学回家要给给孩子辅导作业,假期也要安排孩子旅行出游, 拓展视野。我们倾其所有给孩子最好的,希望他比同龄人优秀,比父母有出息。实现绝对的和相对的社会流动。
身为父母,爱孩子为孩子付出是一种天性,然而我们也必然会思考,在当今的社会,我们的孩子在我们身处的社会有多大的发展,他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同时我们也关心,现在的社会是否已经阶级固化,寒门是否再难出贵子?
本书作者罗伯特 帕特南,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政治家,曾任美国政治学协会主席。哈佛大学马二进公共政策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6年荣获政治学界最高奖约翰·斯凯特奖,且为2013年总统颁布的国家人文勋章得主,曾出任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原创 他在比较政治、美国政治、国际关系和政治理论领域均做出过卓越的原创贡献。代表作《让民主运转起来》和《独自打保龄球》是过去半个世纪引证最多的社会科学著作,在国内学界和思想界也有深远的影响。多年来,他担任过多届美国总统、英国首相、法国总统以及多个国家政府首脑的资深顾问,起学术思想也激发了全球范围内草根社会运动的勃兴。
他组织团队,以数年之功,追踪访问了生活在美国各地的107位年轻人,呈现出美国社会在过去大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图景,书中用亲切的笔调,精确的研究,以小见大,从一个个市镇的命运,透视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梦的危机,书写了一则关于”美国梦之衰落“的警世恒言。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这本书
一 、纵观克林顿港50年前后的变化,折射美国梦的陷落
二、美国社会家庭结构、为人父母、学校和邻里社区的现状
三 、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做?
现在我们解读第一部分
作者的故乡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克林顿港。20世纪50年代,所有的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体面的人生机遇,但半个世纪过去后,克林顿港的生活却已成为一场美国噩梦,整个社区被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两部分,两边的孩子各自驶向不可想象的人生。
在20世纪50年代,小到克林顿港,大到整个美国,社会经济壁垒处在一个多世界以来的历史最低点。具体表现为:经济和教育高速发展,收入平等程度较高,邻里和学校内的阶级隔离维持在低水平上,种族见通婚和社会交往的阶级壁垒也可以轻易打破;公民参与度高,社会凝聚力强,出身社会下层的孩子们有着充足的机会去攀登社会经济的上行阶梯。
贫穷的白人小孩唐出身贫穷,他的爸爸只受过初中教育,但班级从没有人在意他的家庭,因为唐运动天赋很高,他是队里闪耀的四分卫明星。虽然他的父母对教育一无所知,但他在教会里得到了牧师的帮助,最后升入了俄亥俄州南部的教会附属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牧师。
弗兰克来自富裕的白人家庭。他的家族企业多元经营,在克林顿港1959届同学的家长中,弗兰克的父母最有钱,受教育程度最高,社会声望也最为卓著。尽管家世殷富,但从15岁开始,弗兰克就在家族经营的餐厅打暑期工,读高中时,弗兰克完全融入到班集体,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在学习上,他资质平平,但父母并没放松对他的教育,在父母的资助下,他进入本州的一所小学院,毕业后参加了海军。
可见,在20世纪50年代,阶级差异并不是消失不见,但这种阶级差异是隐而不见的,体力劳动者的孩子,同职业人士的孩子生活在相似的家庭环境中,从校园和邻里社区,到童子军和教会团体,两类家庭的孩子自然而然地打成一片。所以,社会阶级在当时并不是决定人生机会的主要因素
女孩莉比成绩优异,拥有出众的社交能力,她进入了大学学习后却因结婚而选择了退学。这段婚姻在20年后结束,莉比失去了依靠,没有大学文凭,也缺乏工作经验,再加上无所不在的性别偏见。使她在社会上寸步难行。
统计1959届的同学,进入大学的男女生人数不想上下,但只有88%的男生最终拿到了学位,相比之下,拿到学位的女生只有22%,那个时候的女生,无论在学业和职业上有何抱负,社会规范就是——女人应该结婚成家。可见,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性别仍然是阻止孩子向上流动的一堵高墙。这导致了个人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众所周知,美国存在一个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体制。在克林顿港,种族主义随处可见,只不过同当时的美国其他地区相比较,不那么暴力和赤裸,更为隐蔽和柔和。贫苦的黑人小孩杰西和谢丽尔出身卑微,种族主义更是给他们带来了挥之不去的痛苦伤害,但这并没有限制他们充分发挥天赋和进取心。杰西上学时候受一位白人同学的帮助加入了棒球队,最后拿奖学金上了大学,最后获得了硕士学位并成了一名老师。谢丽尔因做事专注受到白人好心女士的帮助,进入了州立大学并拿到了半额奖学金。种族主义并没有成为他们的阻碍,他们仍然实现了可观的社会流动。
下面我们跳转到50年后的克林顿港,看看半个世纪后的我们的孩子所处的环境经历了怎样的改变。
从70年代开始,以制造业为基础经济产业的克林顿港, 其根基开始动摇。经济的波动造成了人口的波动,随着地方经济状况持续恶化,社会规范日益受到侵蚀。40岁以下在的人口净流失率不断增加,离婚率激增。克林顿港也出现了以伊利湖为分界的严重的阶级分化。
切尔西在湖滨的富人区生活在,他的家人在经济上无忧无虑,父母齐心投身到学校事务上,关注并努力帮助他的成长。
大卫生活在贫民区,他们一家居无定所,父母不断再婚,不断生育,却无法负担起孩子的生活。大卫勉强高中毕业,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他有过不少犯罪记录:偷盗、抢劫,这影响了他找工作,他对我来感到毫无希望。
抚今追昔,我们可以发现,克林顿港从20世纪50年代到今天,不同阶级孩子的人生机会差距在急剧拉大。一部分原因是,较之于50年代的富家子弟,今天的上层阶级孩子享受着更多的特权,但 更主要的原因是:今天的穷孩子身处当年的工人阶级子弟想都想不到的恶劣境地。
美联储前任主席本·伯南克说:“勤奋、才智和创造力,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凭这些能力来获得成功,这就是美国奠基于其上的根本原则。”20世纪50年代的大繁荣为美国的富足造就了史无前例的机会平等。历史学家大卫·波特在1954年的畅销书《 国富民丰》中说:“此前任何任何以及任何历史时代,都不能与之比肩。”平等自由是每个美国人的情怀。
然而,自70年代开始,维持了数十年之久的平等化趋势开始逆转,这场分化从开始就表现为下层阶级被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甩开距离,到了80年代,新趋势是经济金字塔内的上层阶级开始遥遥领先,拉开了同所有其他人的距离。
跳出克林顿港的聚焦,转向广角镜以观察当代美国社会。
收入不平等的加剧造成了贫富两级分化, 美国社会出现了越来越森严的阶级隔离:邻里隔离、教育隔离、婚姻也更讲究门当户对。最终,无论是在邻里社区、学校,还是在婚姻关系中,美国社会的阶级隔离越来越森严,收入和财富的平等,机会平等和社会流动都无法实现。美国梦的不平等已然出现。
刚刚我们讲解完了第一部分,看过了克林顿港50美国年前后的变化,并发现了美国社会不平等的现状。那么,这种不平等影响并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来讲解第二部分,从家庭结构、为人父母、学校条件、邻里社区等方面分析这些不平等现状、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作者在本书的第二章,以众多家庭为研究范本,发现在50年前,美国家庭大多是奥兹和哈莉特模式的,父亲主外,赚钱养家,母亲主内,操持家务,共同养育几个孩子,夫妻关系稳定,离婚并不常见,非婚生子女在哥哥社会阶层都是罕见的。
但到了70年代以后,这种稳定的家庭结构突然之间 就土崩瓦解了:几乎一夜之间,婚前性行为摆脱了他的恶名;奉子成婚不再是理所当然,随后更是消失不见;离婚变得司空见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越来越多,几十年以来一直在稳步增长。
在当下的美国社会,受过大学教育、经济收入在前三分之一的上层阶级家庭,出现了一种所谓的“新传统”婚姻模式。这种新传统婚姻同50年代的家庭并无二致,只是现在夫妻双方都要外出工作,也因此,他们比较平均地分担起家务职责,而且往往要等到事业走上 正规,负其上方的他们才考虑结婚和生养。婚后有了夫妻双方 的双份收入,家庭能够负担起更昂贵的花销。这种新传统的婚姻在性别分工方面更为平等,自上层阶级家庭的离婚率在70年代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这种婚姻变得同50年代的婚姻一样有持久力。成长在这种家庭内的孩子是幸运的:父母抚养他们会带来许多积极的成效。
但如果我们将目光转向仅受过高中教育,经济收入落在后三分之一的下层家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新的、更杂乱多变的家庭模式已然出现:性伴侣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短暂,孩子的养育也逐渐同婚姻脱钩。社会学家将这种模式命名为“脆弱的家庭”,在这种家庭中,孩子的父母可能并没有结过婚,甚至没有稳定的关系。即使在孩子出生时父母处在婚姻关系中,但随着中下社会阶层的离婚率持续上升,这种婚姻也是脆弱的。因为父母双方都可能寻伴侣,新配偶也会带来自己的孩子。
上层家庭通常晚婚晚育,这对孩子是有益的,通常来说,年长一些的父母更成熟,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他们都为养育孩子做了 更充分的准备。良好的环境和家庭氛围造就了孩子的许多优异表现。
下层家庭的父母往往没有规划,从一开始就稀里糊涂,由此带来生活的苦果。许多孩子成长于混乱、多伴侣的拼盘家庭。他们人生走向 成功更低的可能性也因此大打折扣。
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亲生父亲不在身边,他在标准化测试中会变现的更差,在校期间的成绩也更低,而且更容易辍学。单亲母亲抚养的孩子更有可能表现出一些行为问题,比如腼腆、暴力倾向,甚至是深度焦虑或抑郁。他们更有可能提前发生性行为,重复上一代人的轮回。
父母来自不同的阶级。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当然,孩子的未来也会因之而变。
作者在第三章,以亚特兰大的三个家庭为研究范本,展开解说了为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西蒙娜和卡尔是一对中产阶级夫妇。他们相遇于纽约城市大学,婚前他们曾拜访一位来自教会的良师,正是这位老师建议他们婚后五年再要孩子,他们牢牢计取了这个人生建议。生下德斯蒙德后,西蒙娜辞去了工作,成为一位全职的居家母亲。她始终把教育视为 当务之急,教育孩子也很有目的性。日常 注意孩子的日常饮食。为了孩子的学习,把家搬到好的学区,跟踪孩子的学习进度,为孩子的权益据理力争。卡尔和西蒙娜夫妇是那种有教养,负责任的父母,他们时候准备着为子女提供支持。给出建议、传达理智的答案。他们事无巨细,不计时间和金钱,无微不至地关心。
斯蒂芬妮是一位工人阶级家庭的主工作妇。她曾是一位单亲妈妈,结婚后要靠自己 工抚养四个孩子。他们生活的街区并不太平,所以她教育孩子任何人都不要轻信,她关注人身安全而不是语言能力。她工作繁忙又文化水平有限,无法辅导孩子功课,她说:“成长就是摔打”。重服从而非自由成长,“抽打”而不是讲道理。
伊利亚没有父母陪伴,和祖父母生活在贫民区,他的父母在他是婴儿时就已双双出轨,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没有起到一点帮助。
在儿童发育的研究里,儿童早期经历和社会经济发展都会影响他们的生物神经发展,这种影响的 效力不但是强有力的,而且是持续的。婴儿的大脑如要得到健全的发育,就需要成年人耐心和细致的关照。来自父母的认知刺激,是孩子们最有效的学习手段。如果孩子在此期间受到虐待,长时间面临高度的精神压力,那么他们大脑的执行就可能受到损伤。,一旦大脑执行能力有所欠缺,那么这样的孩子就没有能力解决问题,应对逆境,组织好他们的生活。
所以,父母的关爱是如此重要。
现代社会,斯波克的"放任教育",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节奏去自由发展,越来越为人摒弃。教育模式开始转为“精密教育”,即父母从一开始就深谋远虑地为子女做教育投资,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社交技巧和文化素养,最终为了孩子将来可以取得成功。
精密教育意味着更多的金钱投资,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好的幼儿教育,这是下层家庭所无法兼顾的。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然而,只有爱是不够的,爱的花朵未必能结出成长的果实。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学校条件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圣安娜中学和特洛伊中学均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橘子郡的富勒顿市,两所学校在投入指标上是相差无几的,同样如此的还有师生比例,辅导员的数量以及教师水准的两个标准指标:学历和经验。
但 两个中学又是如此不同:从学生贫困率、种族背景、英语流利成都甚至体重这些指标来看,两校的学生有着天壤之别。圣安娜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贫穷的 拉美裔人,相当一部分操着一口西班牙语,而特洛伊的学生大都出自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种族背景也多元。如果看两所学校的“产出”指标——毕业率、全州成绩排名、SAT考分、逃课和休学比例,两相对比更让我们触目惊心,如果看学生的辍学率,圣安娜中学是特洛伊中学的四倍之多;若是统计旷课或休学比例,则前者是后者的十倍之多;参加SAT考试的学生比例而言,前者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如果看SAT考试的分数,则圣安娜考生的平均分数属于全国范围内排名垫底的四分之一,特洛伊考生的平均分则在全国的最前10%到15%。
为何投入指标投入相当的两所公立学校,差别会如此之大呢?研究 证明,这是因为居住的贫富分隔。在美国,是可以自主择校的,即允许家长跨越所居学区为子女选择学校。
通常而言,上层阶级的父母比中下阶级的父母更有渠道判断学校的教学质量,而一旦做出判断,他们也更有能力去购买位于选定学区内的 房子,那么对于学校来说,首先,来自富裕、高知家庭的学生可以从校外带入学校内各种资源和习气,会把父母作为资源带入就读的学校。其次,有钱人家的孩子还能把家长的财富带到学校,再次,同辈压力,特别是同学之间的压力,也是促成优异学业表现的重要推手。这些原因促使好学校条件越来越好。
二先天条件不好的学校从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并与好学校渐渐拉开距离。
由此可见,学校投入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是微小的,关键影响因素还在于贫富分化。
那么邻里条件对孩子教育又有那些影响呢?
凯瑟琳·赫本主演的《费城故事》在20世纪曾经风靡一时,故事发生在大萧条期间的费城郊外的富人区,成功地在大银幕上重现了那个时代吉光片羽的社会浮华。
如今,镀金时代的阿德罗森庄园早已被蜿蜒的行车道划分开来,但仍然住着费城内的精英,但由此向东11英里的肯辛顿却已奄奄一息。如美国其他地方一样,这里也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
数据表明,在精英社区里,社会网络更为发达。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美国人,也会拥有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的社会关系网,这种相关性不仅局限于家庭和朋友的核心圈子,在整个大社会中也是如此。拥有更多的“强关系”,就是指,不但可以提供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每逢紧要罐头,还可以成为物质上的依靠。不进如此,他们还拥有范围更广的“弱关系”,换言之,他们的朋友圈更大,也更多元化,这样的弱关系不仅可以增进社会流动,也有助于提升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以及未来的经济收入。
我们 刚刚了解到阶级壁垒带给家庭结构,为人父母,学校和社区环境的现状,那么,我们未来该往何方去呢?
下面我们来解读第三个重点: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
机会平等,知易行难。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这里的我们小到每一个人,中到一个邻里社区,大到整个国家,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帮助穷孩子迈开双腿,追赶人生路上领先的富家子弟?正如这本书所讲述的,面临的问题并不简单,因此也没有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案。正相反,在这个文化内战的时代,机会不平等的问题也糅合了许多因素,如果我们只在为所有的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那么我们的整理领导人必须跨越党和意识形态的分野,在解决机会鸿沟这个问题时,抛弃阵营,在整个政治光谱上考虑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一,在家庭方面,我们要通过减少非婚生育率从而减少单亲家庭的数量。往昔,性和婚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这关联已经断裂的今天,即便是合宜,重建性和婚姻之间的关系也是为时已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更有效的避孕手段,解除性和生育之间的关联。我们还应该为贫穷家庭提供小额的现金援助,仅这一举动就能提升穷孩子在学校内的成绩。
第二、在父母方面,我们应当允许父母的工作有更充裕的弹性,更多的选择余地。尤其是在孩子出生的头一年,父母应有产假,至少不必全日制工作。其次,我们要为地产收入家庭提供他们负担的起、同时又是高品质的专业托儿服务,最后,我们提倡父母们,每天给孩子读点儿书,同时,我们也要针对父母进行专业“训导”
第三、在学校方面,首先我们要由政府出资补贴,推动高收入和低收入家庭的社区杂居,比如,把穷孩子转到好一些的学校,或者向他们现有的学校注入更多资金,从而提升学校的品质。我们要为穷学校提供专门的经费,其目标之一就是要招聘训练有素、经验丰富也更有能力的老师,其次,我们要实施学校改革,延长学校在校时间,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和训练机会。再次,我们要重视职业教育。
第四、在邻居社区方面,我们要打造一个密集于全国的社会关系网,其中到处都有教练员、辅导员、 生活参谋以及随时准备帮助孩子的专业人士。让穷孩子在生活中也能遇到更相信多的良师益友。
作者相信,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可以缩小机会鸿沟,只有把别人家的孩子 当成我们的孩子,孩子们的未来才会越来越好。
好了,《我们的孩子》这本书的解读就到这里了。这本书包含了几十个短故事和十几个数据库的社会政治学著作示范了真正的深入浅出,数据为故事勾勒了骨骼,故事向数据馈赠了肉身,我们不仅借此看清了“美国梦”的阶级变迁,看清了“128号公路”切割出的两个美国,而且感同身受的得以重新审视当下中国的社会问题,我们是不是还有可能,把“我们的孩子”送回到“黄金时代”让他们重新成为“我们的孩子”?
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