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山若夫
想来,大抵我出生的年代早该和煤油灯无缘了,幸运的是在机缘巧合之下也度过了一段煤油灯下的岁月,成了此生最值得回味的温情。
-1-
家门前缓缓流过的河水除了灌溉两岸的庄稼外,还承担着另一重大使命——发电。在我开始有记忆的头几年里,家里用的电电压不稳,稍有大功率家电启用,白炽灯便只剩下一点红丝了,偶尔也会殃及其他人家,造成全村停电。
后来,国家送电入户,原来的小电站被停用。在那段青黄不接的日子里,家里重新拿出了煤油灯。
煤油灯是用空的墨水瓶制作的,瓶中倒入煤油,再把用过的牙膏盒切下一块铁皮来,将棉线卷成灯芯,一个简单的灯具就制成了。
暮色四合,黑夜中一根火柴划燃,用手护着小小的火苗点燃煤油灯,木屋内一灯如豆,温暖的灯光肆意流淌开来。
在那少不经事的年纪,总嫌灯光太暗,我悄悄拿祖母的绣花针将灯芯挑出来,如此灯光变得更亮一些,奈何这些伎俩被祖母发现后不免一顿呵责。不过也有例外,每每慈祥的祖母看到我在煤油灯下看书或是做作业时,她便主动将灯拨得很亮,自己则忙完活计后在一旁缝缝补补,一针一针地将爱缝进破损的衣物里。若看书看得累了,悄然睡去,祖母轻轻地用她温暖的臂弯一把将我抱起,轻轻放在床上,门前流水入梦,屋内灯火进怀,一切都显得那样静谧而幸福。
-2-
在用煤油灯的岁月里,最为快乐的记忆还是读小学时那段短暂的灯下时光,彼时因电站被停,学校也无电可用,晚自习时只得用煤油灯照明。
每个同学的家境不一样,带来的煤油灯也五花八门,好的人家还做了一个灯罩,或是用剪纸蒙了一点图案,如我一样家境的人家也就做了最为简单的灯具,故而发出的光大小、形状皆不一致。
是时,月色初明,操场外那片高大的梧桐树影投射在走廊之上,室内灯火通明,每个人都认真温习着功课,屋内屋外,一暖一冷,交织成一片安宁之景。想来若是当时在远处观望教室,那一定是人间最美的灯火。
不过用煤油灯也有不小的污染,灰白的墙壁在几次之后变得黑斑处处,不忍直视。最为欢乐的还是下课后,望向身边的同学,每个人脸上或多或少都有些黑灰,头发变得油油的,一拨都能掉下好多灰来,调皮的孩童则趁机捉弄他人,欢笑声、尖叫声、追打声都在教室弥漫开来,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3-
煤油灯灯芯是用棉线拧成的,在燃烧煤油的同时,棉线自身也会燃烧,故偶尔灯芯上会有一个小红点,仿若略带羞涩、笑意盈盈的双颊。那时还不懂这些道理,总是带着求知的眼神望向祖母。祖母则慈爱地摸着我的头,说那是火在笑,“火笑有客来”。
听到有客人要来,对农家的孩子来说,算是一件喜事,终日待在山里,总会盼望外面的消息,于是钻进被窝里想象是哪位客人来,会带来什么礼物呢?
更为重要的是,一有客人来,祖母便会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去招待,馋嘴的我们也可借机享受美食了。时至今日,节约的老人依旧教育我们,有了好吃的东西不要只顾自己吃完,总要留点以备有客人来时,可将最好的留给来人。只是老人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早已不是当年了,时岁无情,曾经精明能干的她如今垂垂老矣,每次回老家带给她的补品,老人依旧留着,舍不得吃,她哪知远方的客人几乎已不再来。
再后来家家有了稳定的电,煤油灯悄悄退出了农家人的生活,即使偶有停电,也都用蜡烛替代。但煤油灯带给我的记忆,却是恒久而温暖的,每每遇到停电的黑夜,祖母端着煤油灯的身影便会浮现在脑海里,哪怕相隔万里,依然能听见那句熟悉的童谣,“睡吧,睡吧,睡饱了就起床;睡吧,睡吧,睡醒了就长高。”
(转载请记得联系作者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