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买下这本书,单单就是冲着三部曲的完结篇《柔软》去的。最早接触廖一梅当然也是《恋爱的犀牛》,在六次将犀牛搬上荧幕之后,我终于随了大流,去年才在先锋小剧场观赏了,或者说是被震撼了一把。而前两天又在先锋看过了《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之后,终于后悔不迭,为什么没能提前几日买下《柔软》的票,所以终究,还是错过了。但或许,人就是在这种机缘巧合所带来的后悔与触痛中有所领悟,成长变化的显现,只是还未到时候罢了。我们,终归是在泪水中走向了一条柔软的路。
廖一梅在三部曲的总序中阐述了对生活的疑惑,而我想,悲观是他的态度,超越是他的选择,而柔软是最终的方向。“在这世界上,有多少人感到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是有缝隙的,是存在问题的?我不知道……花了十一年的时间,从《恋爱的犀牛》追问到《琥珀》追问到《柔软》,一路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但是在死胡同的尽头,有着另一个维度的出口,不走到那里是看不到的”。这一个维度是什么,刚一开始我并不知道,但我明白只有走到那里才能真正明白那一个出口,正向《柔软》中年轻人对女医生的话“只是因为,在那时候你的大脑停止了运转,你在身体的深处感到了生命最内在的活力,是感到了,而不仅仅是明白了知道了……”你停止了大脑思考,让心脏重新跳动。
从《恋爱的犀牛》到《琥珀》到《柔软》,十一年的时间是三部作品关于束缚与自由的究极探索,也是一个女子从自由轻狂到结婚生子直至重悟人生的故事。这是两条线,一条立足于现实生活,一条浮游于思想高空,又或者说是一条:追问蕴藏在现实点的泥土里,终于在生活一次次痛苦的挣扎中得以绽放。
《恋爱的犀牛》中是马路对明明无条件的执着无条件的爱,纵然他过分夸大了一个女人与另一个女人间的区别,但这不也正是爱情赋予我们的权利吗?它使人盲目,也使人燃烧。这是一个A爱着B而B爱着C的老套故事,但作者想说的却并止于此。当马路不顾一切的爱着明明甚至将其绑架,杀死了图拉为她掏出了心脏的时候,我们不禁发问:是否该执着?作者给出了她的答案“爱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真正值得倾其所有去爱。但有了爱可以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以最长的触角伸向世界,伸向你自己不曾发现的内部,开启所有平时麻木的感官,超越积年累月的倦怠,剥掉一层层世俗的老茧,把自己最柔软的部分暴露在外。因为太柔软了,痛楚必然会随之而来,但没有了与世界与人最直接的感受,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呢?”佛教唯识宗中将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分为三种性,其中将执着于眼前事物境遇的特性称为“遍计所执性”,因为有了执着遍有无明插附其中,使我们不能窥见本心而永远流转于无常世界。但牟宗三先生却开发了遍计所执的积极价值,没有遍计执就没有探索与追求,也就不会开发科学的进路。
科学不科学不是我所关注的问题,但关于执着与否却是我想不断探索的。因为我们受限于自己的肉体,受限于短暂的时空,有限的认识,有限的感受,却渴望着背后那个无限的存在。所以造成了执着,造成了矛盾,造成了痛苦。然而,与其说是我们看不到有常的不存在,莫不如说正是因为了悟自身的无常而又对这份无常格外恐惧,才会寻求这无常背后的有常。那么执着,就是一个关于面对恐惧的故事了。马路对于明明的爱,他渴望明明,渴望着永远和她在一起,至少在那一刻,这一切都是真的。如果真要追问下去,这样失去自我的爱到底值不值得,正如作者所说,这不是这部剧所关注的内容。她所要关注的,仅仅是这世上存在着这样一种感情,浓烈又心碎,美丽却致癌。然而,无论这是一份怎样醉人又伤人的情感,却能激发人类对世界的无限向往,即便是最懦弱的人却也能在他面前爆发出最勇敢的力量。这一份情感,使我们痛楚,却也使我们渴望着世界,有了它,我们证实着自己是在活着。或许,这也是话剧结尾马路杀死图拉,就如同自己在爱情中的毁灭一样吧,它使我们死去,它也使我们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