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做错、搞砸了某件事,比如表白被拒、面试没通过、友谊破裂等,你感到懊悔、自责、内疚,心想「为什么不准备地更充分一点呢?不如不去呢!我就是能力不行,魅力不够吧!」
首先这是非常正常的第一种心理状态,它促使我们去反思自我的过失不足之处,正所谓三省吾身,由此有所自我改进,不断提升。
但这里的自我反问自责,则是过度地将一切问题归咎于自己,这是一种刻意贬低自己,无法自尊自爱的心理状态。
因为这些年总有一直流行文化所说,“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既然改变不了周围环境就只有改变自己去适应。”不错,这确实是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正确的。但是当自我过度地倾向于自我否定的价值观念,反而会盲目地逐渐丧失自我。因为你之所以作为自身而存在,并不是因为别人,而是因为那一份真实自我的独一无二。
在某些时候,你遇到的周围环境是随机的,而不能由自己所选择。也许你与这个地域文化下的人相抵触,也就是说你不合大众,并不能说你有问题。而是因为你的价值观念、娱乐方式、思维方式与之不同。
每一个时代和社会,都会有普世的 主流的 价值判断,伴随时代主流价值观的局限性。尤其是中国过去这几十年的发展到了这样一个节点,作为这个时代的产物受制于上个年代推动的渲染影响,应认识到这历史的现实与其发展合理性。
从小的依赖学习,错误的价值判断,外在的不合理怎么办总是自我PUA归因于自己,不知道去反思时代环境的问题,反而下意识地不断重复在这个循环思维里。
但是你可以选择自己怎么做,选择对外界做怎样的诠释,选择独善其身亦或是跳槽不断寻找拓宽自己的交际圈,找到自己的归属圈。实在不行,适当地做一些妥协,在当下人际环境中求同存异,尊重对方的观念立场的前提下,交流合作互助,以共赢取代零和
了解更多优质内容请关注同名公众号rain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