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你看了可能会很不舒服的文章,相比于之前的总是在自以为是地去分享一些励志和暖心的东西,这一篇文章我想要推倒重来,让累积起来的自信和自尊稍微受到一点挫伤。我想要通过他人的视角看到真实的样子,而不是生活在虚幻赞美的泡沫里。下面的这些话,值得深思,我相信每一个想要积极进取的人都会明白这背后的含义。
反思,质疑和沉淀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尤其是对于想要自我成长的人。我们经常需要去接受外界的信息或者听听批评的声音,挫挫那股子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的锐气。总以为的怀才不遇,其实是自己压根没有达到那种让别人高看一眼的水准。
我很感谢心理学,因为它的熏陶和教导我从来不会高看自己,觉得自己多了不得。遇到挫折总是会积极转换思考的方向,碰到南墙要么回头,要么就把南墙撞倒,我明白这些才是一个强者的生活方式。
我喜欢写作,但是阅读量不是那么高,这一度令我无比懊恼。我其实特别想要知道自己的水准到底到达了哪一个地步,是否有人喜欢阅读我的文字?我还有哪些可以去改进的地方?可是一直以来环绕在我身边朋友,她们给予我的绝大多数都是支持和赞美的声音。有时候在我的询问下,家人朋友会说“我觉得还行啊,我实在不是专业的,这我也评价不来啊!” 听到这些评价,我也不好追问了,或许他们真的不知道怎么样来形容我写的东西。
但我还是特别期待听到意见和批评,过年在家的时候,我就询问了我所认为的两个比较亲近的亲戚。可能是我问问题的方式不当,我也高估了关系的亲密程度,所以导致气氛一度很尴尬。我先是在他们面前抱怨了我遇到的困境:“很多人说我文章写的还可以,但是为什么阅读量偏偏上不去呢?” 他们理解我遇到问题的焦灼心理,好心安慰我到:“没事,这不妨事,慢慢来,再积攒嘛!” 在我抛出的一连串问题的穷追不舍的情况下,他们实在不知道怎么说了,抛出一句:“我也没看过你写的,所以也不知道好不好。而且标题党的文章我一般会略过,不看,实在没什么兴趣。”
当我听到这句话之后,我才真正知道了这些话背后的意味。这意味着我所以为的每一篇我兴高采烈码完的稿子,其实只是我自己的成就感,与别人没有多大的干系。别人看与不看,全凭个人喜好。那一刻,说实话,心里还是有点凉嗖嗖的。因为知道了一个真相,彻底了解了与他人对一件事情的巨大的认知偏差。原来我写的任何东西其实在别人眼里无足轻重,于他人而言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后来我又追问了一些比较深入的话题,弄得大家气氛特别尴尬。当我很负气地说出:“我只是以为我们关系很亲近,而且我学心理学出身。对于我而言,常常喜欢与人探讨一些关于人格,生命感悟方面的问题。可能是我读书读傻了才会问出这样的蠢问题。”这个话题就此打住,那一瞬间空气凝滞,大家很尴尬地迅速打开车门逃离“话题车祸现场”。
有一段时间,因为这件事情我心里很不愉快,心里面充溢着懊悔和讨厌的感觉。在后来的日子,我常常会去回想当时的场面和问答。在时间的洗涤下,我渐渐发现问题所在,越来越感激那个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很愚蠢的错误。
首先,这种方式让我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地位,也就是我对于他人而言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有意义和价值。我忽略了人最基本的一个特性:每个人最关心和在乎的永远是与自己相关的事情。这不是在说别人自私和慨叹自己在他人眼里毫无价值,只是这是人类最本质的心理特征。
其次,我学会了正确去评估与他人的一段关系。我只是凭借着血缘判断我们的关系亲近,所讨论的话题也是属于合乎情理的。但却忽略了如今的生存环境,早已不是以前以氏族和家庭为单位来衡量关系远近的社会。我们一年坐在一起吃饭的次数也就是3-4次而已,这样相比和朋友相见的时间都少,又何来亲近之说呢?
再次,我只关注到了我自己的人格特质,而忽略了他人的人格特质和兴趣所在。人家压根对于这种话题不感兴趣,可我偏偏硬往这种话题上扯。这教会我以后与不同的人不同的相处方式,和严肃的人探讨,和爱玩乐的人一起玩乐,与喜欢侃大山的人调侃幽默。这是最基本的察言观色,了解他人是为了更好更舒服地愉快相处。这不是世故圆滑,而是在社会上的基本的生存相处之道。
因为有这样的一段挫折经历,让我可以更坦然地去面对我当下的处境。我变得更淡然,也更少抱怨。虽然我还没有遇到那个伯乐,但目前的流量已经给了我很清楚的答案:我不是怀才不遇,而是怀才不足。我需要更持久的学习,挖掘,探索,这才是打破怀才不足僵局的方法。
相比于以前的愤世嫉俗,处处抱怨不公平,现在的我更加笃定。我承认社会的不公,有人不仅比我美貌,还比我有才华,有财富,有地位,有成就,世界上就是有这样的人比我牛逼得多。我现在的内心不是充斥着嫉妒和欣羨,反而很感激有这样的存在,这成为我努力往前的标杆。
在新媒体写作这一块,有很多的非科班出身的人,他们写的文章浏览量粉丝数都过几十万。我不会说盼着他们越写越差,我反倒希望他们越写越好。每当我没有力量,感到茫然的时候,我只要去他们的公众号看一看他们依然保持更新的频率,依然加班加点码字更文,依然分享他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和感悟。我的内心就因此充溢力量,仿佛那就是光的所在。
如果有一天他们消失了,我会很疑惑,一个人前行的我能够撑多久。毕竟,每一个行业都需要有牛人在带领着前进的。认清了这一点的我,每一次的进步都让我感到喜悦。我渴望爬上神坛,可神坛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攀登上去的。
我知道,每一个人在每个时期,都会迷茫,困惑,绝望,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而每一个人的境遇不同,所面临的困境就不一样。有的人忧心孩子,有的人婚姻亮起了红灯,有的人站在选择工作的三岔路口,体制内的铁饭碗还是为了梦想搏一把?生活在都市里的年轻人总是会憎恨每天早上挣扎着起床,衣冠楚楚地赶到一个地方,从事着和“意义”“梦想”有着无限曲折而联系微弱的工作。
过着和一群陌生人挤在罐头车厢汗流浃背地回家的乒乓作响的生活,我一路走来就是那样的心路历程,无助,迷茫,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只是30岁在即,许多失败的过往经历让我渐渐明白以前的茫然和无助只是头脑混乱,不会分析问题的结果。以前的想法单纯,总是觉得工作不是兴趣是做不好的原因。现在才明白,一旦兴趣变为工作也不见得就能做好。
以写作为例,这是一项需要持久的耐力,能够忍受孤独和寂寞的事业。每天定点的输入,每天固定的数字输出。这不是写小学作文记流水账,总需要写一些自己满意也能够给人带来价值和意义的东西。可是灵感不是时刻都有的,话题也不是随便想就能够想出来的,每次焦头烂额想选题的时候,才了解到自己的知识内容和结构还是太匮乏。当你对前途感到迷茫的时候,就是你需要去好好了解和分析自己优劣势的契机。
20岁没有解决的问题,留到30岁的时候,问题不会凭空消失。只不过如何打开30岁以后的人生,取决于你现在20岁的生活和思考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