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不找人结婚呢?不结婚怎么会幸福?”“你不结婚,搞得我们也不会快乐。“你迟迟不结婚,让我们在亲戚面前丢尽了脸面......”当她带着哭腔跟我转述着来自她父母的催婚语录时,我内心充满了对她的同情和对她父母的不理解。
小A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已经到了奔三的年纪,她的父母非常焦虑她的婚姻问题,且给她介绍了相亲对象。她在与相亲对象的第一次见面中就感到了两个人的不合适,但迫于父母催婚的压力,她还是决定跟他多接触接触,磨合磨合。然而强扭的瓜不甜,这段为了父母而谈的恋爱让她在随后的相处中越发感到难受,但“分手”这两个字她很难说出口,她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担心着分手后父母的反应。她终究尊重了自己的内心,与对象分手了,她跟我讲到分手这一段时,能明显感到她的如释重负,她说提出分手后,她整个人都感觉快乐了,但这快乐也很快被父母打破。父母知道后,又开始进行了新一轮的“批斗”......
她说父母是爱着她关心着她的,才会这样催婚,在他们的价值观念中,只有结婚了才会幸福,尽管他们自己的婚姻充满了鸡飞狗跳。
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催婚是父母的自私,不是爱。爱是会真正的为被爱者考虑的,她这么痛苦,父母看在眼里,却仍然坚持催婚,坚持让她痛苦,这能称之为关心,称之为爱吗?他们根本没有设身处地地为她着想,只是为了缓解他们自己内心的焦虑,逼着女儿和她不喜欢的人在一起,这是在帮助女儿找到幸福?他们的语言中掺杂着情感绑架,“丢脸”一词更是将他们的自私暴露无遗,他们只在乎自己的面子,不在乎女儿的感受。
小A爱着她的父母,她向来是个听话孝顺的孩子。但她在痛苦挣扎中跟相亲对象分手,做了“不听话”的决定,我觉得这才是对的。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包办婚姻应该彻底的成为历史,爱是个性化的,不是跟父母喜欢的人在一起,而是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幸福是之于个人而言的,她还没有遇到爱的良人,何必仓促恋爱结婚。婚姻是自己一辈子的事情,自己一定要把握好。
同时我也希望她不要被父母情感绑架,不要因为父母的不快乐而不快乐,父母的焦虑,父母的不快乐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思想观念,而不是她不结婚这件事带来的。不要那么在意父母的心情,大家都是独立的人,谁都要对自己的快乐负责。如果实在被情感绑架的难受,那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父母面前痛哭流涕,用最悲凉的话语告诉他们,都是因为他们的催婚,自己才这么不幸福,他们就是不想她好过。一催就哭,一催就反过来情感绑架,走他们的路让他们无路可走。
希望她不会再因催婚而抑郁,希望她的婚姻完全由她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