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并没有看完这本书,因为有些部分我不感兴趣,就像你并不太关注那么多的成功励志故事,和那么多大亨的收敛财富的过程一样,一些人的故事是不可复制的,一些人的天赋也是不可复制的,那些时代以及家庭背景总是被人们忽视遗忘,不如说人们希望被那些重复甚至是虚构的故事所欺骗。
奢侈品牌也是如此,我平时与这个词几乎毫无关联,平常女孩所关心的时尚潮流我也很少关注。
但是你总会听人提起过他们,那些赫赫有名的奢侈品牌。
无论是香奈儿,古驰还是路易威登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一些距离我很遥远的牌子,我知道他们会出现在某个明星的身上,某个明星会在某个场合不经意地提起他们身上的名牌,就好像穿上它就能代表什么。有些人就把这些变成了一种日用品,就好像你不会天天喷那些香奈儿,迪奥的香水。
以下是我关于此书特定章节的感想,并不代表我对全本书的想法。
1,血汗工厂和劳工危机
关于奢侈品的血汗工厂是不用多说的,但是关于奢侈品后的心机也是很正常的。比如人们爱用的老梗,中国制造,奢侈品最会为自己打造故事,树立一种什么高贵血统在里面。就像中国制造代表低级,廉价,奢侈品主打的历史和优良品质是截然相反的。
但对一个商家来说利润才是最重要的,中国制造和意大利制造拥有同样甚至更高品质,而中国制造的价格更低时你没有理由不选中国制造,人们有时候相信的什么外国制造的品质似乎成了一个笑话。因为什么,因为产品的特质特性决定了一个产业制造链的流动。
中国的山寨是出了名的,但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他们所谓的意大利制造法国制造很可能是撕下中国制造的另一个标签。
奢侈品是美好的,但奢侈品背后的血汗工厂就像一道永恒的阴影在品牌背后存在着。
2,走向大众
品质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在那些品牌做大做强的时候他们必须舍弃一些东西。就像高端定制的行业永远都只是一小部分,只有面向大众,面向全球才是企业真正的强大之路。
谁能说清楚那些香水里有多少是天然成分还是化学成分,谁又说得清楚那些皮革制品后又有经过几层化学浸泡,至于那些上至数千万的定制高级礼服,下至十几块的品牌明信片那就更清楚不过了。
一切都是为了赚钱!
为了赚钱,他们可以划分许多等级如入门级奢侈品,可以每年大量投入金钱去做广告宣传,可以不择手段扩张市场打压对手,可以欺骗消费者降低产品品质………
奢侈品就像是一种自我陶醉,但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陶醉,把人们喜爱炫耀,浪费,追求权利财富等种种欲望近乎无限地放大。他们固执地把人们划分阶层,让在上位的人炫耀权利财富像只孔雀,让节俭者成为异类,地位低下的代名词。而在下位的人渴求着充满诱惑物质的一切,奢侈品牌的入门级产品是给予他们一种靠近上位高级贵族生活的一种错觉,一种虚假的声望,附着在物质上的声望,一种权利的象征。
品牌自身也为营造这种假象而付诸大量行动与努力,为了赚钱他们会开很多流水型品牌,但对于他们的主牌子他们永远都是慎之又慎,生怕某个失误就造成了神格降低。所以他们打造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为自身攫取利益打开了方便之门。
当一个品牌知名到印着它名字就能卖钱时,它本身为了维持这个名气的成本也是很高的,但到了那种程度,想要取得突破则是难之又难了。
每个行业都会有一套术语,这些术语品牌产品链条构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圈。而这些与平常人不同的圈子又组合成一个阶层。
每个人都有群体性,这是不可避免的从众。
人永远只存在于社会之中,而在社会之中谁脱离了群体,与周围不产生联系。那么这个人也是很难活下去的。
3,新型奢侈品市场
人们常常会把那些富豪炫富的故事当笑话听,而现实中也确实存在着这种似乎嫌钱太多的土豪。
例如一些俄罗斯新贵买了700双袜子,因为他们只穿一次就扔掉。
一个俄罗斯人买了一辆崭新的梅德赛斯。
两周后,他把车开回售车店,说:“我需要一辆新的。”
“但先生,你才刚刚买的那辆车啊,”售车商咕哝着说,“车有什么问题吗?”
“里面的烟灰缸满了。”
但是新贵的生活方式是否会改变呢?
人真的需要那么多奢侈品吗?
当人们拥有比旧奢侈品牌更新潮的玩意,人们还会接受旧奢侈品牌的说法吗?
人们对奢侈品厌倦时,奢侈品牌该何去何从?
而主打创意的轻奢侈品牌成了新的风潮,有些年轻人厌倦了香奈儿的贵妇装扮认为那太老气,而千禧一代的人更有自己主见,不愿跟随大流,那么奢侈品牌如何在旧有品牌的基础上亲近年轻人呢?
要知道年轻人是下一次的主流。
今天快时尚成为服装界的主流,而新崛起的拥有价格优势的快时尚品牌也成为奢侈品牌的强力竞争对手。
但旧有奢侈品牌所宣传的上流社会能否再打动新的年轻群体,为了宣传品牌所承受的关于生活方式的宣传能否留住老客户,能否得到人们的认可也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