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已经是2009年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我已经成为了一个航空公司的机长,并且在这个岗位上已经飞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经过副驾驶阶段四年多的锻炼,四个寒暑交替,四千多小时的飞行经历,将近两千架次的起落飞行,公司所开过的遍布全国以及东南亚日韩航线都已经飞过。当时自认为在这个岗位上自己是毕竟称职,并且独立带队出去飞航班的时候心里也比较踏实。
那天是从长沙起飞,之前一个航段是早晨八点多从深圳起飞到长沙,中间过站不到一小时的时间。之后还要从长沙飞往另一个目的地,在中国的西北面。同样的过站一小时,再飞回长沙,最后从长沙飞回深圳。正常情况下不延误的话,从早晨坐车到最终下车回家至少要经历11个小时。中间空中飞行时间带地面滑行时间至少7个半小时。这算是毕竟辛苦的一个班了,一天要起飞落地四次,飞两个目的地,四次上下客,从早到晚。
因为现在航空公司都希望尽量多开航线,多拉客人,因此除了深圳直飞其他地方的航线外,我们还希望有更多的所谓甩飞航线,这样能够有更多的旅客乘坐我们的飞机,并且在政策法规的允许下,即使在非基地的机场我们也能够拉旅客出发去别的城市。比如这种从长沙出发的航班,长沙并非我们公司的基地或分公司。但有这种甩飞航线我们仍旧可以在长沙卖票并拉旅客。作为旅客其实如果从深圳出发,去最终的目的地而不是长沙,当然不愿意坐这种航线。但如果因为去那里的航班并不多,并且这种甩飞航线票价便宜的话,很多人没什么急事还是愿意选择这种航班的。
那天从深圳起飞比较准点,一般特别早或者特别晚的航班都会比较准点,比如八点半前的和晚上八点半后的,这时候航班量相对较少。但是这几年随着人们出行量增加,并且更加频繁,大型城市的机场航班量不断增加,你可以看到全国一线城市甚至二线城市都在修建第二条跑道甚至第三条跑道,还有的机场会修建更大的候机楼,甚至某些城市比如上海,本身就有两个机场,一个虹桥,一个浦东。北京在前几年也新开了一个小型机场,并且正在规划一个更大型的新机场。你就可以感受到这些年因为经济的发展,各个城市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人们出行的意愿强烈,无论是公务生意往来还是旅游探亲。
落地长沙前打开天气雷达,看到机场的西南面有大片的降水区,一般比较强烈的雷暴反而不会覆盖很大的面积,而形状往往是不规则椭圆形,直径大致20到40公里,孤立的,分散的。而连城很大一片的一般都是降水区。但也不能排除在降水区中间会隐藏有小范围的雷暴区域。但那天落地前这片降水区并没有覆盖到机场上空,机场甚至隐约可以看到太阳,我们正常落地。并跟随引导车滑到停机位。后面继续我们正常的工作,下客人,打扫卫生,客舱安全检查,而飞行员则需要检查飞机,加油,设置下一个航段的飞行计划。
当再次旅客登机时从飞机窗户看出去,天色急剧变暗,最终甚至变得比较黑了,从隐约可见阳光到机场彻底变暗只有不到三十分钟的时间,紧接着机场下起了小雨。我对右边的副驾驶说,刚才雷达上看到的那片降水区被风吹过来了。我们得抓紧起飞,要不一会儿谁知道会不会雨势变大甚至打雷闪电呢。
客人登机很快,没过十分钟我们就关门撤廊桥了。然后我们向地面塔台申请推出飞机,然后启动发动机。等了不到五分钟,塔台同意了我们的请求。此时机场上空看起来还只是降水区,雨势并不大,充其量也就是小雨。在滑向跑到的过程中我打开气象雷达提前观察一下机场周边的天气情况,发现只是绿色的弱降水区,就决定我们起飞后可以沿着正常离场航路走。
当我们得到进入跑道准备起飞的许可后,我们做了相关的程序动作并且完成了检查单。在进入跑道前再次确认跑道上没有别的飞机或者车辆,相应的着陆航道上没有飞机。然后进入了跑道,等待塔台给我们起飞的指令。一般情况下在我们完全进入跑道并且对正后不超过10秒塔台就会让我们起飞,但那天塔台突然问我们:你们用气象雷达看一下天气,看看起飞后是否需要绕飞。我很奇怪,但还是迅速打开了气象雷达,这时发现在机场附近的降水区域中出现了黄色甚至红色的降水更严重的区域,但都集中在我们离场航路的另一侧,对我们正常离场没有影响。为了确保安全,我问了一下塔台,前面起飞的飞机一般往哪边偏航。塔台说前面的飞机跟我们的航路不同,他们正常基本沿着跑道方向离场的。而我们起飞后应当左转。我看了看机场左侧没有什么危险天气,于是决定正常起飞离场,离场后保持气象雷达打开,监控天气,再做进一步的决定。于是我们正常起飞。
起飞后正常左转离场,降水区在气象雷达上布满了,但基本都没有太危险的区域,我们为确保安全,对于一些疑似降水强烈的区域还是绕开飞行。当飞机不断上升高度时,原本大部分在气象雷达上呈现绿色的弱降水区慢慢变成了黄色的较强降水区,最终布满了整个显示屏。这说明降水比较强烈的区域在高一些的高度,我们需要尽快上升更高的高度以脱离降水强烈的区域。因为在这种较强的降水区域不但会有雷击的风险,还会由于高度上升温度下降,使飞机机身积冰的风险。当积冰严重时,机翼上的积冰会破坏飞机的升力,使飞机性能下降,而若积冰发生在发动机叶片上,有可能使发动机叶片被冰块打坏。于是我指示副驾驶申请尽快上升高度。
我们离场的那个方向飞机并不多,因此管制员指挥我们不断的上升高度,中间基本没有低高度平飞。这时外界温度快速下降,到了5.6摄氏度,我们发现机身上有轻微的积冰现象,于是我们打开了发动机防病装置。而气象雷达上的黄色降水区域内逐渐出现了一点点红色强降水区,我转动飞机的航向旋钮,试图躲开这些强降水区。飞机开始持续颠簸,雨打在机身上发出巨大的响声。四周一片昏暗。我们减小了一点速度以使飞机能够尽快上升。同时在颠簸的时候飞机速度太大并不好。
管制员也告诉我们如果进行少量的绕飞可以不用报告,最终绕开雷雨天气需要返回计划航路时报告就可以了。这样很好,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度。但气象雷达的显示仍然是黄色夹杂着红色的强降水区域,飞机正在这片区域内穿行,虽然在不断上升高度,但看起来并没有好转的迹象。
外面的天色一片昏暗,此时正是中午的时刻,但看出去感觉是在傍晚。云层很厚,也看不了多远的距离,面前被无穷无尽的云覆盖的严严实实。我们只希望尽快上升高度,最终穿出云层。好在那天载货量并不算多,飞机的重量比较轻。飞机能够壹较大的上升率上升高度。大概过了几分钟,我们发现周围的云层颜色渐渐变的明亮,说明我们已经接近云层的顶端,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穿出云层,不用在这片降水区域里飞行了。
外面的天色逐渐明亮,雷达上面的显示也渐渐由黄色变为绿色。我眼睛透过风挡玻璃望着前方,希望尽快看到云层的顶端,尽快看到蓝色的天空,同时我不断的扫视飞机上的仪表,以监控飞机的高度和速度。突然在飞机正前方不知道多远的距离看到一下闪烁,紧接着一声响雷。旁边的副驾驶下意识的说了一声:我操!我也被吓了一跳,但觉得飞机并没有被雷击中。我定了下神,回想了几秒钟,告诉副驾驶:那应该只是电荷积累太多后产生的一声雷。但我看它应该离飞机的距离比较远。一般如果离飞机较近的位置,这个闪电应该程黄色或者红色。刚才那个闪电是白色的。没什么问题。副驾驶没有说话,看着飞机的仪表。
不到一两分钟,飞机穿出的云层,看到了蓝天。我们确认前方没有危险天气后申请返回计划航路,并且关闭了气象雷达。然后当飞机平飞后,我笑着跟副驾驶说:你通过窗户看看我们机头部分有没有被烧黑的痕迹。一般如果遭雷击,机身上会有灼烧后的黑色痕迹。副驾驶半信半疑的抬头往机头那仔细看了很久,甚至为了看的面积更大更清楚,而把安全带解开,半站着去看。看了一分钟后,坐下来说:我看确实什么也没有。我说:其实遭雷击也没那么容易的,那得需要多好得运气啊。他这时露出了点笑容。
又过了十多分钟,我们爬到了巡航高度,这个高度上气流比较平稳,厚厚得云层在飞机下面很远得地方。于是我们关闭了安全带啊灯,这样乘务组可以开始为旅客进行一些服务,而某些旅客也许需要去趟洗手间什么的了。
突然,驾驶舱门上的门铃声响起,我们打开驾驶舱门,乘务长进来了。我转过头看着她,她表情看起来比较严肃,问:飞机有什么问题吗?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只觉得似乎被这句话重重的击了一下,我没有先去回答她的问题,而是慢慢的问她:"你看到了什么?"她说:"坐旅客座位的安全员通过窗户看到飞机旁闪过一道红光。"我回头又看了一眼飞机的全部仪表,然后告诉她:现在我看飞机没有任何问题。刚才确实我们碰到了一道闪电,但我觉得离我们还有点距离,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你让那个安全员或者你们自己通过飞机上的窗户看看外侧的机身,看看是否有明显的黑色痕迹。然后给我报告。她说:好的。我这就去看。然后她转身出去了。而我也渐渐从刚才的那一击中慢慢缓过神来,又仔细检查了一遍飞机仪表上的各项数据,并且特意计算了一下飞机的油量,确认没有非正常的消耗。很快乘务长打电话进来说看起来一切正常。我回答收到。
然后我对副驾驶笑着说,这下我不是那么肯定了,我们看到的是白色,而安全员看到了红色的并且离我们很近的闪电。也许真的被雷击了。但飞机现在飞行一切正常。到底有没有被雷击,只有落地后才能知道了。其实即使被雷击,对飞机的损伤也不会有很大,也许仅仅是一两个灼烧点而已。好吧,我承认后面这句话也是为了安慰我自己的。虽说损伤不会太大,但飞机的检查标准可是相当严格,如果被雷击中的部位比较关键,那也许我们后面两段航班就不用飞了,飞机要在那等待维修了。而我们需要写个详细报告,并且会接到很多个问询电话,回到深圳后应该还要去公司接受几次调查。虽然我认为我今天的飞行并没有什么违规的地方,我当时只能那么做,想返回去同样要面临大片的降水区域。
后面的飞行中我尽量不去想这个事情,想也没有作用,一切的结果只有落地后检查飞机才会知道,而不能因为这个事情影响我们后续的飞行安全。
最终,当在目的地机场落地后,我们做完标准操纵程序,我几乎跟第一个旅客一起走出的舱门,然后跑到飞机底下仔细的围着机身检查了一遍。然后我又迅速跑上飞机,进了驾驶舱,对副驾驶说:我检查过了,没有问题。一会你再去检查一遍,他说:好的!当他回来后告诉我,确实没有什么发现。我们俩都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