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9日,第十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在唐山开幕。出于对传统艺术的敬仰和对唐山活动的支持的态度,就计划着想去看看到底评剧是什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老人追捧。我买的是传统评剧《李三娘》的票,是营口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参展的,主要讲述的是李三娘奉父命嫁与穷汉刘智远,父死后,兄嫂逼迫刘智远休妻,无奈刘智远只得离家投军。李三娘在家生下咬脐郎,十六年后长大成人,方知真相,咬脐郎坚决催促成为北平王的刘智远接生母团圆的故事。
没想到从头看到尾两个多小时的剧情我基本没有走神(比看电视剧还入迷),甚至跟着剧情哭的稀里哗啦的(旁边的朋友觉得不可理解)但我确实是被唱戏的人的表演和声音感动了。其实在这之前我并不懂应该怎样看戏,但是通过这次经历,我知道了青衣、花旦、小生、老生、彩旦、武生和花脸的装束格式怎么样的,各是怎样一种性格特点的角色,也终于知道了他们手里拿着绑着穗穗的杆子原来是表示他们牵着或骑着马,也知道了在看戏的过程中在什么样的阶段该鼓掌叫好,在什么阶段应该静静聆听。
从这次看戏中,我学会了观察细节。
我前所未有的专注去投入到观察台上每位演员的一举一动:我看到刘智远出发去从军的时候,小两口之间的亲密与不舍是通过扬手左右眺望还有旁边老院公不停地无奈摇头表现的淋漓尽致;我看到当李三娘不得不把自己的娇儿交给老院公悲之切到声颤手抖的时候,旁边的深表同情的老院公的手也是一直在抖的,李三娘因为承受不住舍儿的悲伤而颤抖的时候,旁边的老院公也是半天才能踏出一步;我看到四五个人同台,只有一个人唱的时候,其他人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纹丝不动的坐在那里,仿佛雕像一般;我看到演员在台上说翻跟头就翻跟头,说摔倒就啪一下子摔倒时的果断与到位;我看到李三娘的嫂嫂两手一叉腰,矫情又蔑视地高喊一声“哎呦~”的时候,哥哥在一旁左跳跳右跳跳,在妻子背后指指点点却不敢当面斥责,李三娘在一旁悲伤地低头抬袖拭泪,好不形象的突出了嫂嫂的泼妇毒蝎心肠、哥哥的胆小怕事、李三娘的逆来顺受;我看到在井台母子相见,三娘猜疑眼前小将军跟丈夫刘智远的关系,母子之间欲近还远的五味杂陈的心情。
从这次看戏中,我学会了依据自己的价值观看待事物。
在我将自己想要去搀和搀和评剧艺术节的想法跟身边人说的时候,得到了不少“呵呵,你开心就好”的语言和表情,更有朋友语重心长地劝我“那都是老年人喜欢的东西,你就别去那跟着添乱了”。庆幸的是这次,我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去尝试一下自己没有试过的东西。然后才发现,原来我们生活的文化环境竟然是这么的让人觉得神奇,表演是必须的,通过语言表现角色的沟通也是必须的,在表演的过程中还要唱,有时候一个字要唱上好几个调调。戏曲中的服饰,真的是让人不禁叹服古人的创造力。这20元花的实在是太值了!
我在想,如果自己当初也听信别人的言辞,没有当天想要尝试新东西的兴致,如果当天自己再稍微懒惰一点点,肯那个跟这样的一场家门口的视听盛宴就会失之交臂了。如今我依然在为自己那一瞬间的一兴而起而庆幸,也为那一瞬间的坚持自我而庆幸。
生活中,我们太容易就寻求别人的认同,太容易就相信了别人的观点,尤其是那些略有名气的人的观点,我们太容易就将别人的观点拿出来说天喷地,可是当你成功成为一名传播者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在传播的内容中有没有你自己的价值认同,或者说,你有没有在亲眼见证亲耳听闻、了解了事情本来的样子之后再去做评价呢?就像你没有去过的地方,你有没有听听别人的观点然后背上行囊踏上自己的旅程,在自己亲自走过了那个地方,见证了那里的风土人情之后再做褒贬?你有没有扪心自问,这个景点就真的那么不堪么?其实可能并没有,你听到的那些言论多少夹杂着个人的价值观念,可能添油加醋也可能缺斤短两,你有没有想过别人的价值认同一定是跟你相符的吗?
至此,第十届评剧艺术节已经闭幕两天了,惟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传承发扬下去!但愿当今如我一样的年轻人能够做真正的自己,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而非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