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直接参与和帮助他人工作的人,管理者通过其地位和知识,对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够实质性的影响该组织经营及达成成果的能力者。
现代观点强调管理者必须对组织负责,而不仅仅是监督指导,与管理者相对应的是非管理者。
学校中层管理者是学校领导集体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人。作为承上启下的部门领导,是学校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如何摆正关系,明确职责,科学、艺术地开展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应该成为每一位管理者经常思考的问题。
一个中层管理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到自己的职责,需要以下两点
一,工作上力求做到“八字”要求:
1、真诚。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上对领导,下对老师和学生,均应赤诚相见,以诚相待,只用诚信做事,诚心待人,才能赢得领导、同事的信任。
2、公正。
凡中层工作均涉及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但在涉及利益问题上,必须让这些同事明白,平时关系与工作是两回事,明智的老师会接受这一观点,小恩小惠、私心利弊反而会被他们看轻,对于个别违反规则的老师要敢于和善于批评,否则意味着对大多数人的不公正、不公平。
同时强调,公正不是均等,对工作出色的教师,应当实行倾斜政策。公正生“威”。一般来说,大家会尊敬态度强硬但公正的领导人,而强硬只有与公正相伴,下属才可能接受。
不少单位中领导者的“公正”意识是相当缺乏的。公正意味着秩序上的公正。如对员工的奖惩要特别强调有据可依,不搞无中生有的奖罚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公正意味着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公正的立足点是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公正强调让事实说话,让成绩说话,注意精确、有效。
公正是对单位领导人品格的一种考验。它首先要求领导人品行的端正。
3、服务。
中层工作是具体、繁琐的管理工作,作为中层领导要树立为师生服务的观念与意识,把优质服务贯彻到自己所负责的在管理岗位。
4、奉献。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选择了中层,就意味着需要做出更大的牺牲和奉献。
作为管理人员不仅是教师的角色,更重要的还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服务者、管理者、执行者。因此,必须多讲奉献,少讲待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二、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
1、讲服从但不盲从。
中层管理者在执行中必须认真领会学校每一项决策的精神实质。工作中,要因地制宜,服从和完善学校的全局决策。
讲服从但不盲从的原则,能够防止不动脑筋的照抄照搬,提高执行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2、讲主动但不越权。
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体现了管理者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也必须提倡,但作为一个部门和部门的中层,必须明确责权,摆正位置,掌握处置问题的分寸尺度,坚持主动而不越权的原则,能防止不明责权的乱拍板、瞎拍板,防止给学校领导和全局工作造成主动,甚至要收拾残局的尴尬局面。
3、讲请示但求有主见。
中层部门遇到重要事情要请示学校领导。但是校长面对的部门多、任务重、时间紧。故请示有三忌:①忌突然访问请示。②忌随意口头请示重要事情。③忌无解决方案单纯向领导要主意。而应在请示时主动提出建议。
讲请示但求有主见的原则,能方便领导全面了解事情缘由,拓宽领导思路,进行短时间的最佳选择,形成正确的决策。
4、讲务实但要求创新。
工作务实,要有创新的突破和活力。务实多为量的积累,创新才是质的飞跃。务实基础上有创新方可形成特色。讲务实更求创新的原则,能打破不思进取,墨守成规,死水一潭的工作状况。
5、讲奉献但更求实效。
奉献精神是教师职业的高尚风范。但奉献要讲科学性和艺术性。能够防止忽视教育教学的科学方法,学生教育实效欠佳的现象等。
6、讲客观但更求有利。作为管理者要防止强调客观、找借口、逃避责任的不良风气,工作中遇到客观困难造成工作未完成的现象很多。重在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校工作的全面展开。
作为管理者,需要的是出现困难不强调客观,注重多方求解的精神,详细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工作做到什么水平,遇到哪些困难,自己认为有哪几种解决方法,尚需学校给以何种政策。
讲客观但更求有利的原则能防止推卸责任,敷衍应付的现象发生,能引导教职工立足本岗位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寻求解决方法,形成富有责任感的务实作风。
三、牢牢抓住一个核心:执行。
“执行”就是实施、实行,就是要求普通老师做到的自己要身体力行,要率先执行。
作为管理者,当然不可能不“说”,却更忌讳不“做”。
“说”与“做”简单的组合有五种,其示范作用各有不同:
①说了,不做,负作用最大;
②不说,不做,负作用次之;
③不说,做了,有积极作用;
④边说,边做,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⑤做了,再说,示范作用次之。
但愿现实中能看到更多的真心为学校发展负责,真心为教育工作尽责的中层,而非只为一己私利削尖脑袋往中层管理岗位钻,上了位置却不干实事的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