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生
我的婆婆名叫宋*祝,1945年出生。婆婆的外公外婆以开小茶馆为生,有一儿一女。
那一年,兵荒马乱的,为了躲避战火,全家人走日本,从湖南衡阳走到了贵州苗族人住的地方。
我的婆婆出生在马路边,后来被好心的苗家人收留,住在苗族人家里,为了纪念这件事,于是取了个小名叫"苗子"。
2。挣工分
1946年,全家又返回家乡。苗子的父亲以前是给邮局送信的,逃难回来后,分到了土地。
1958年,那时人民公社成立了,大家都吃食堂饭。苗子的父亲得了水肿病,公社照顾他,让他在食堂当总务。
那时候家里穷,因为父亲生病,苗子没念什么书。苗子13岁那年就出工了,和娘一起去生产队种蔬菜,拿乙等工分。
苗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年龄都比她小很多,大弟比她小八岁,小弟比她小十岁,苗子要负担弟弟读书,所以干活很努力。第二年,队长看她挺能干的,于是让她拿甲等工分。
3。谈恋爱
1962年,苗子17岁了,已经长成一个大姑娘了。生产队的一个妇女是某部队营长的老婆,经她介绍,苗子认识了罗*初。
罗*初当时在耒阳炮兵部队,是一名连级干部,两人经媒人牵线搭桥见了一面,然后开始了书信往来。
其实,一开始苗子的父亲是不同意的,因为罗*初祖籍广东,是个外乡人,皮肤又黑,年龄比苗子大了整整七岁。
所以,每次来信父亲要先看信,再给苗子看,但是,两个年轻人已经渐渐有了感情。
1964年,罗*初复员到了衡阳市氮肥厂。在他复原之前,每月都从部队寄二三十块津贴,给苗子家补贴家用。这些苗子的父亲都看在眼里,而且他也了解到罗*初的父母早已双亡,是一心一意想跟女儿好,所以才同意他们结婚。
4。结婚生子
1964年,罗*初和苗子结婚了,当时苗子十九岁,婚后住在娘家。
罗*初用复原的900块钱,把岳父的病治好了,另外还供应苗子的两个弟弟读书,有了他的资助,这个贫困家庭的日子终于好了起来。
1965年,他们生下大女儿,66年生下大儿子,69年又生下小儿子。
大女儿懂事,大儿子调皮,小儿子聪明,三个孩子的先后出生,给这个大家庭带来了很多欢声笑语。
5。盖新房
1972年,罗*初出资,又凑了些钱,打算把以前的土坯房推倒,重新砌一排红砖房。
苗子的父亲和大弟弟都帮着干活,罗*初也专门请了两个月假,在大家齐心协力下,终于把房子砌好了,搬进了新居。
6。去酒厂工作
时间来到1978年,苗子这时已经31岁了。
这时,叉车厂占用了生产队的土地,大家无地可种了,国家安排这些人去迴雁峰酒厂上班。
每户有两个指标,苗子的小弟因腿有残疾,酒厂不要,所以苗子和大弟进了酒厂工作。
苗子在酒厂是普工,搞粉碎高粱。
1980年,苗子父亲在大队开会时,突发脑溢血,送医院后不治身亡,时年64岁。
7。调入氮肥厂
苗子在迴雁峰酒厂工作了四年。1981年,苗子调入衡阳市氮肥厂,也就是罗*初所在的单位,在原料车间拖煤。
1982年,苗子通过关系把三个孩子的户口迁入氮肥厂。全家人住在氮肥厂老五楼,大女儿当时在七中读书,两个儿子在三厂子弟小学读书。
罗*初是搞行政工作的,经常出差,苗子工作之外还要包揽所有的家务。大女儿很懂事,常帮她洗衣服,并照顾弟弟。
8。儿女成家
秋去冬来,日子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的过来了,儿女们先后成家立业了。
1988年大女儿结婚,九零年生下外孙;1992年大儿子结婚,九二年生下孙女;1994年小儿子结婚,九四年生下孙子。
儿女们都要上班,宋*祝退休在家,帮忙带孙子。
三个孙子都是她一手带大的,常常是怀里抱着一个,手里牵着一个,就这样过着平静的、儿孙绕膝的生活。
9。三位亲人去世
2002年,罗*初生病住院,宋*祝在医院精心照顾。
罗*初的家乡是广东顺德均安镇,退休后的某一年,罗和宋带着小外孙回过一趟广东老家,看望了家乡的亲人。
自从罗*初出院后,他自觉自己时日不多,还想回家乡再去看一看。孩子们为了完成他的心愿,请好了假,买好了火车票,准备陪他一起回一趟老家。
但是,当一行人到了火车站门口,罗*初突然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大家赶紧把他送进了医院急诊室。
在医院住院后,检查出他病的很严重,从此,他再也没能踏上家乡的土地。
2004年的一天夜里,罗*初因心肌梗塞突然去世,享年67岁。
2012年,宋*祝的老娘去世,享年89岁。
2015年5月,宋的大女儿因患肺癌去世。大女儿才刚满50岁,让她心痛不已。
三个亲人的先后去世,尤其是女儿的过世,对宋*祝打击很大,但她还是坚强的挺过来了,擦掉泪水,生活还要继续。
10。四世同堂
宋*祝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每天下午她一般会在小区里打打字牌,消磨时光。
每逢过年过节,她会提前买回很多菜,把大家聚拢来,吃个团圆饭。
2019年7月,罗家喜添曾孙,实现了四世同堂,宋*祝自然是乐得合不拢嘴。这里也有她的功劳,因为孙媳妇在怀孕期间的饮食都是她在照顾的。
罗家的香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背后都是靠这位祖母,她用勤劳和智慧撑起了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