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技巧的探究
肖敏娜
【内容梗概】一节语文课,怎样才能使学生以它为快乐呢?我想,精心设计导入方法能激起学生学习欲望,使他们快乐地学习。我将和大家分享,自己在语文课堂导入中的一些体会。视频导入,身临其境;问题导入,激发求知;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歌曲导入,创设情境;对联导入,弘扬传统文化;诗词导入,国学渗透。
【关键词】课堂教学 导入技巧 探究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技巧的探究
子午街道初级中学 肖敏娜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一节语文课,怎样才能使学生以它为快乐呢?我想,精心设计导入方法能激起学生学习欲望,使他们快乐地学习。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自己在语文课堂导入中的一些体会。
一.视频导入,身临其境
视频具有直观、动态的特点。在课前进行视频导入,可以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我在教学《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文时,先用多媒体播放纪录片《百万雄师下江南》片段。我借机导入: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主席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这样的导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效果很好!
二.问题导入,激发求知
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设置问题导入新课,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讲《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文,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诺贝尔奖,曾经是许多国人心中的一个‘结’。每年到了‘诺奖’颁布的时候,总会有许多人翘首以盼,希望中国人能有所斩获。那么‘诺奖’由何而来?最先获奖的是谁?首届诺贝尔奖是什么时候颁发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来学习本课。”学生因为问题,很快地融入文本,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对于学生熟悉的故事,让学生自己讲,由此导入新课,学生会很感兴趣。如:教学《愚公移山》时,我先问学生:“大家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吗?”学生回答:“听过。”“谁能讲一讲?”一位女生就站起来说:“有个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因为山的阻塞,出来进去都不方便。所以和家人商量,想要挖平大山。有个叫智叟的人讥笑愚公。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天帝,天帝令大立神的儿子把两座山背走的故事。”学生讲完故事,我只是概括性导入,学生不但很快地走进文本,而且充分发挥语文课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四.歌曲导入,创设情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歌曲,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如:教学《背影》一文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由筷子兄弟演唱的《父亲》,“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听着筷子兄弟深情的演唱,同学们和我都热泪盈眶。我借机说:“父亲是多么的伟大,甚至于父亲的背影也让人感动。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体会这份感动。”深情的音乐感染了每一位同学,强烈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五.对联导入,弘扬传统文化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对联导入新课,不但有趣,而且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价值。如:教学《诫子书》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对联,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楚,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说说对联讲的是谁?”同学们答:“诸葛亮。”我接着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应用对联导课,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弘扬了传统文化,还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更多的异彩。
六.诗词导入,国学渗透
诗词语言精辟押韵,富有跳跃性,又朗朗上口被学生所喜欢。在语文课教学中,根据古诗引出课文的主人公,可以营造活跃、欢畅的教学氛围,增加乐趣。如:教学《周亚夫军细柳》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首五言律诗:“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接着说:“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人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地描写,热情地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人公——周亚夫,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诗词导入,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渗透了国学,提过了文学素养,使学生终生受益。
总之,教师无论用何种方式导入新课,都要注意所用的导课材料与文本有关,不能牵强附会。导课技巧要多变,导入的内容要有趣味性,语言要精炼,这样的导课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使学生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