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伊姿,这是我的每天一篇文章之第22天。
我们常常感慨命运,抱怨命运安排,凡遇到不顺或者意料之外的事情,总认为这是命中注定,然而,真正思考什么是“命运”的人少之又少。就像马克吐温说的,“真正让我们陷入麻烦的并非那些我们根本不懂的东西,而是我们一知半解的东西”。
《了凡四训》这本可谓传统文化之经典,解读了什么是命运,什么是因果,稻盛和夫也把人生信仰分为两部分,一个就是命运,另一个就是因果。
袁了凡年轻时算过一命,会进京师国子监读书成为贡生,后会成为四川大官,但在职三年就会告老还乡,会死于五十三岁并终身无子。几句话就把袁了凡的一生结束了。
从那以后,他就相信这就是自己的命运,并且发现,现实确实和算出来的基本吻合,所以在出贡进京后,终日静坐,无所事事。可想一个人一眼可以看穿自己的一生,那这一生又有何意义呢?
后来袁了凡去栖霞山拜访了云谷禅师,在禅室中和大师相对而坐,三天三夜不合眼。禅师问袁了凡:“普通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是因为有过分的贪念,你做了三天没有一丝贪念,是什么缘故?”袁了凡回答:“我的一生已被算过,生与死,得与失,都有天命,所以没什么好妄想的。”云谷禅师很是生气说:“我把你当豪杰,原来你却不过是凡夫俗子。因为最好的人和非常坏的人定数都是无法束缚住的,只有凡人才有定数。“
云谷禅师又说:”命由我做,福自己求!一个人的命运其实是由我们自己来设定的,福也要向自己来求。"
六祖慧能法师说过,一切行善修德的福田,都离不开自己的方寸之心,如果从自己的心去寻觅,没有什么是不相通的。
在这之后,袁了凡不断的行善积德,做了很多功德之事,他不但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进士,还得了儿子。这都不在原本的命数之中。
你的命运不知道怎么样?即使是命中注定应该荣华富贵,自已也应该时常有落寞的准备;即使时来运转、一帆风顺,也应该时常做好迎接挫折的准备;即使眼前能够丰衣足食,也要常有安于穷困的准备;即使受人的爱戴与尊敬,也要保持谦虚谨慎如履薄冰的畏惧之心;即使家族地位清高,也应该时常把自已放在低下的位置上;即使学问优秀,也要时常把自已看作浅陋之人。
一定要每天都知道自已不对的地方,每天都要改正这些地方;一天不知道错误,就会在这一天里安心于自以为是的状态;一天没有过失可以改正,就一天没有进步可言。天下聪明伶俐的人不少,但很多人德行未修,事业不广,就在于“因循”两个字,耽搁了他们的一生。
云谷禅师所传授的修养性命的学说,是最精妙最深远最真切最正大的真理,一定要认真钻研并努力实行,不要自己放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