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终于熬过去了,从严格的封控,到突然的放开,我们一瞬间完成了历史的转变。痛苦、悲伤、哀痛、艰难、恐惧、不安、担忧、迷茫,笼罩了苍茫华夏的所有人。此时,我们正站在疫情三年来最大的风暴眼,没有哪个年份像2022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如此的剧变,给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痛。
从全国各种花式的疫情防控,到12月中下旬大面积的感染;从全年的淅淅沥沥到最后一个月的排山倒海。与奥密克戎的纠缠和抗争是整个2022年的主旋律。
最近10天遭遇了极为波动的心理状态,从快速阳康的小轻视到14天之后突然胸闷气短的恐惧和压力。第三周整个处在极度慌张和惊恐之中,每天胸闷气短,气若游丝,半夜时不时醒来,极度虚弱的身体状态。前前后后跑了不下四趟医院,从胸部CT、心电图到心脏彩超,抽血检查做了三次。去了三趟急诊,望着看不到队尾的长龙,看着一个个老人或被家人推着轮椅、被护士推着急诊床经过,心中说不出的压抑,道不明的悲凉。永远难忘的恐怕是那个黄色布袋,从第一次看到那折叠着的写着“奠”的黄色布袋,到第二天看到有人套着这个“奠”的黄色布袋被静静地推出来,第三天又看到护士推着这个黄色布袋经过,甚至周围都没有听到一声啼哭。三条生命就这样静静地消失了,啼哭着来,静悄悄的走,什么都没有留下,甚至一点痕迹都没有。
生命就是这样脆弱,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我们能不能做点什么,在这个世界留下一点,哪怕是一点点小小的印记,又或者至少,我们没有辜负自己,按照内心的意愿过好这一生。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所问,你希望你的墓志铭上写什么?如果你的生命还剩下6个月时间,你会如何度过这6个月?
是的,人生需要一个使命,一份提纲挈领、一生中所有的行为都以之为最终目标和导向的使命宣言,然后向死而生、以终为始的好好生活。当我们了解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时,生活将从此不同。我们从小一直在拼命地往前赶,努力学习,升学、忙着找工作,忙着竞争,忙着升职和追逐荣誉,到了三四十岁,突然意识到自己到底在忙什么?看着眼前拼命追赶的东西,似乎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远。我们喜欢做什么,这辈子到底想要什么,似乎从来没有真正去思考过。
发现管理学理论同样适合个人。跟经营企业一样,个人的生活也需要领导和管理。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正确的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很多人的个人生活中的领导意识可能没有,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没搞清楚,就急于提高效率,追赶别人,让身体满负荷运作,却偏离了自己的内心。一些为人父母者,包括我,有时也会走入类似的管理误区,只想到了孩子的规矩、效率,却忽略了目的、方向,完全没有意识到一些所作所为偏离了自己养育孩子的初衷,是在破坏最为重要的亲子关系。说到领导和管理,克里斯坦森教授也说过一句关于人生管理的话:人生是一场资源配置,你如何配置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才华等资源,决定了你会有何种人生战略。
2022年对许许多多人来说是异常艰辛的一年,在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后,更加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在每分每秒、每日每夜的呼吸之间,做什么才会让我们觉得没有辜负这宝贵的生命?怎么样才能让我们在各种诱惑和选择中仍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盘?
与2022年最好的告别方式,是热切地拥抱2023年,以人生使命为方向,以内心罗盘为指引,带着清晰明确的目标,有觉知地书写自己的人生剧本,活出自己的节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