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分析,很多人都知道它。它简单,用途广,可以用来做商业分析,也可以用来做个人分析。
但也因为简单,很多人忽略了它的强大,甚至没有彻底搞懂它。
前两天我分别写了PEST模型和五力模型,原打算不写SWOT,因为它是商业中常见的分析工具。
但在写的过程中,它们的密不可分,促使我必须写完,才算有头有尾。
也就是说,如果你要用好SWOT分析,就要先用好PEST分析和五力分析,否则发挥不出它的强大威力。
01
我们知道,SWOT分析,是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4个方面来做分析,然后得出数据,为战略规划提供依据。
SWOT的4个字母,分别代表分析的4个要素,即:
S (strengths)是优势
W(weaknesses)是劣势
O(opportunities)是机会
T(threats)是威胁
这4个要素,合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分析:即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机会和威胁,内部环境包括优势和劣势。
02
外部环境(机会和威胁)分析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我们总是希望找到一条好走的路,一路上畅通无阻,顺利到达理想的目的地。
企业也是如此,在做战略规划的时候,我们希望避开竞争和威胁,在市场中发现新的机会,然后利用机会,创造出更多利润。
比如,发现市场中某个产品供不应求,这是个机会,如果我们去做,肯定赚得盆满钵满;但我们也要考虑到,一眼能看到的机会,竞争者也看得到,或者限制条件很多,威胁很大。
机会和威胁来自外部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在做战略决策时,必须要分析外部环境,判断机会和威胁。
那怎么分析呢?
SWOT只告诉我我们要分析外部环境,来寻找机会,规避威胁,但没告诉我们具体要分析哪些因素,这就很麻烦,让人无从下手。
事实上,很难有一个分析表让我们按部就班地去分析。机会和威胁的判断,很多时候来自灵光乍现的直觉和经验。
所以,对外部环境的分析有很多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嘛。
机会和威胁来自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分有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我在上两篇文章中讲过PEST模型和五力模型,它们就是非常好用的外部环境分析工具,既可以分析宏观环境,也可以分析微观竞争环境。
03
内部环境(优势和劣势)分析
对外部环境分析后,我们发现了某个机会,它的威胁很小,前景很大;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去做,因为能不能做,还要看我们自身的情况。
如果我们条件不足,还硬上,那就是莽夫,最终只会把自己拖入灾难的深渊。
所以,这时候要进行内部环境分析,分析我们的优势与劣势,判断我们有没有条件去做,适不适合去做。
优势和劣势,是分析自身的各方面。我们在哪些方面比较擅长,有优势;在哪些方面不擅长,要扬长避短。
在分析时,并不是所有的要素都要去分析,分析不相关的要素,不仅浪费资源,还扰乱思路。所以,根据机会和威胁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角度,再去做分析。
企业常见的分析角度有这些:营销能力,财务能力,制造能力,组织能力。
通过对这些角度的分析,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再结合机会和威胁,给自己找一条合适的路。
在做战略分析时,SWOT是非常有效的分析工具,简明直观地给我们指出了分析思路,但事物总有两方面,它帮我们理清思路的同时,也局限了我们的思路。
如果遇到任何问题,都拿着工具去套,将会使我们错过创新的机会。
【文/范一田,所有地方都叫范一田,如果对你有价值,请关注我】